二十、凡憂患之事欲任

作者: 翟玉忠   發布時間: 2022-01-15

闡微:

本節講了兩層意思,一是講“先憂事者後樂事”,二是講以身正心。

中國士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情懷在先秦時期就昭然可見。比如《論語•雍也篇》載樊遲問仁,孔子答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再比如,《荀子•修身》有:“勞苦之事則爭先,饒樂(猶逸樂——筆者注)之事則能讓,端愨(端愨,音duān  què,意為誠實——筆者注)誠信,拘守而詳。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任。”

中國文化講身心一體。上面多直接講用心之道,本節則側重從身的角度治心。劉昕嵐先生寫道:“儒家對外在儀容行止的重視,原因在於其為內在心志的具體實現。內心端敬則必發而為齊肅之行止,而端正檢肅外在的言行也能收斂心志使之持敬。”《禮記•緇衣》上引孔子言曰:“心以體全,亦以體傷。”

中國先賢講“盡性”之心術,從心到身,樸實無華,令人讚歎。

聞此大法,學人當謹守而勿失!

經文:

凡憂患之事欲任[1],樂事欲後。身欲靜而毋羨[2],慮欲淵而毋偽,行欲勇而必至,貌欲莊而毋伐,心欲柔齊而泊[3],喜欲智而無末[4],樂欲懌[5]而有志,憂欲斂而毋昏[6],怒欲盈而毋希[7],進欲遜而毋巧[8],退欲肅而毋輕[9],欲皆敏[10]而毋偽。君子執志必有夫廣廣[10]之心,出言必有夫柬柬[11]之信,賓客之禮必有夫齊齊[12]之容,祭祀之禮必有夫齊齊之敬,居喪必有夫戀戀[13]之哀。君子身以為主心[14]。

譯文:

凡遇到憂患的事就要主動承擔,遇到享樂的事則不要爭先去享受。立身要清靜不至受人怪罪,思慮要深邃而不詐偽,行動要勇敢且不達目的不休,容貌神色要莊重而不矜誇,心志要溫和嚴敬且恬靜淡泊,在喜悅時要有智慧而不淺薄,在享樂時要歡悅而有定志,在憂慮時要有所收斂但不能悶在心裡,在憤怒時怒氣要充盈而不耗散,前進時儀態要謙遜而不虛偽,退下要恭敬而不輕佻,凡此都應有所節度,合乎禮義而不虛偽。君子執守志向必有廣博遠大之心,發言說話必有正直之忠信,行賓客之禮時必有恭肅之容貌,行祭祀之禮時必有恭肅之敬意,居喪期間必有依依的哀情。總之,君子要以外在的儀容行止來執守端正內心。

注釋:

[1]任:擔當。《楚辭•九章》:“驟諫君而不聽兮,重任石之何益!”王逸注:“任,負也。”

[2]羨:李零先生指出,此字又見於郭店楚簡《語叢四》,應釋為“遣”,上面說:“若四時,一遣一來。”讀作“譴”,意為不至受人怪罪。

[3]心欲柔齊而泊:齊,莊重。《詩•大雅•思齊》:“思齊大任,文王之母。 ”毛傳:“齊,莊。”泊,《正字通•水部》:“泊,澹泊,恬靜無為貌。”

[4]末:淺陋。《廣韻•末韻》:“末,弱也。”

[5]懌:音yì,《爾雅 •釋詁上》:“懌,樂也。”

[6]憂欲斂而毋昏:昏,煩悶;斂,收斂。全句的意思是說憂慮要有所收斂但不能悶在心裡。 

[7]希:《玉篇•巾部》:“希,散也。”

[8]巧:虛浮不誠。《集韻•效韻》:“巧,偽也。”

[9]退欲肅而毋輕:肅,恭敬。《韓非子•說疑》有:“進退不肅,應對不恭者斬於前。”

[10]敏:節制文飾。李零先生說:“與上‘節文’之‘文’同,但這裡似應讀為‘敏’,而非讀為‘文’。”

[10]廣廣:意為遠大,寬博。

[11]柬柬:正直忠誠。

[12]齊齊:意為恭敬。

[13]戀戀:意為依依之哀情。

[14]君子身以為主心:古人認為身心是互相影響的,有“心為身主”,“心以體廢”之說。聯繫上文,整句的意思是說君子要以外在的儀容行止來執守端正內心。主,《廣雅•釋詁三》有:“主,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