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賚》、《武》樂取,《韶》、《夏》樂情
作者: 翟玉忠 發布時間: 2022-01-15
闡微:
《禮記•樂記》載:“魏文侯問于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唯恐臥,唯恐打瞌睡——筆者注);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有學者據此認為,經文中的“古樂“指古代雅樂,“益樂”是鄭衛新樂,這是不對的,因為鄭衛之音在古人的心中是不能“教其人者”。
文中的“古樂”指《韶》、《夏》,“益樂”指《賚》、《武》,孔子對它們的肯定程度有不同。《論語•八佾》有:“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經文:
凡古樂龍心[1],益樂龍指[2],皆教其人者也。《賚》、《武》樂取[3],《韶》、《夏》樂情[4]。
譯文:
古代《韶》、《夏》那樣的雅樂能夠和順人心,後來增益的《賚》、《武》那樣的音樂能夠和順心志,它們都是用來教化人的。《賚》、《武》是歌頌武王取天下的歡樂,《韶》、《夏》是歌頌真情的歡樂。
注釋:
[1]古樂龍心:古樂,指《韶》、《夏》,分別作于舜、禹時。龍,《廣韻•鐘韻》:“龍,通也。”《廣雅•釋詁三》:“龍,和也。”
[2]益樂龍指:益樂,當指《賚》、《武》。指通“旨”,志也。
[3]《賚》、《武》樂取:《大武》是歌頌武王取天下的,故言“樂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