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凡性,或動之

作者: 翟玉忠   發布時間: 2022-01-14

闡微:

以下三節,皆論性與外物的關係。本節論性受外境影響的諸多形式,下節論什麼樣的外境造成這種影響,再下一節則解釋了諸外境。三節層層遞進說明之,最後歸結於道,即以心術為主體,包括禮樂在內的人之道。

經文:

凡性,或動之[1],或逆[2]之,或節[3]之,或厲[4]之,或出[5]之,或養[6]之,或長[7]之。

譯文:

性會受多種影響:有時會被觸發,有時會被迎合,有時會受到節制,有時會被提升,有是會被引發,有時會被培育,有時有所進益。

注釋:

[1]或動之:或,有的、有時,這裡釋為“有時”為宜,因為“四海之內,其性一也”,談不上什麼“有的”;動,觸動、觸發。

[2]逆:《爾雅•釋言》:“逆,迎也。”,這裡是迎合的意思。《韓詩外傳•卷九》有:“見色而悅謂之逆。”

[3]節:李零先生釋為“交”字,但裘錫圭先生認為釋為“節”字為宜,參考下文,裘錫圭先生的觀點也是合理的。因為後面說“節性者,故也”,那什麼是故呢,是指有目的而為的節制人性的禮樂等等。

[4]厲:砥礪、提升。《廣雅•釋詁四》有:“厲,高也。”

[5]出,引發。李零先生釋為“絀”。劉昕嵐指出:“考上文有云‘善不善,性也;所善所不善,勢也’(即 ‘勢’為善不善之性所發用之對象),此處言‘出性者,勢也’,下文又曰‘物之勢者之謂勢’,故若將‘出’徑訓為‘使之出’,即物之形勢使人善不善之性發而出,或較之釋作‘ 絀’轉而為當。”今從之。

[6]養:有培育、養成之意。

[7]長:增長、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