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聞道而樂者,好德者也

作者: 翟玉忠   發布時間: 2022-01-08

闡微:

本節承上文之“天”,言天命與人為之間在關係。與竹簡《五行》同時出土的古佚書《窮達以時》有云:“有天有人,天人有分。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天人之際,有先天所施者,有後天習得者。此天人之際的大體——俟命以順天之分,修身以成人之分——修身以俟命,吾輩敢不努力!

文章最後論及聞道後,或生歡悅心,或生敬畏心,或生恭敬心,或生和樂心,因人而異。這是大德形於內顯示的不同境界,與第一節相呼應。

人後天進德之路不同,聞道成德之境亦不同,然其成功一也,以不離本心故。猶如《禮記•中庸》論天下之達德,知、行之緣亦迥異。上面說:“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聞道的境界,非口耳之學,有志者當於日常工作生活中親修實證。如此,方不負先賢,不負人身……

學人當念茲在茲,踐行不輟!

勉哉!

經文:

天施諸其人,天也[1]。其人施諸人,狎也[2]。

聞道而悅者,好仁者也[3]。聞道而畏者,好義者也[4]。聞道而恭者,好禮者也[5]。聞道而樂者,好德者也[6]。

譯文:

上天賦予人的,是天生的,自然的。人賦予人的,則是後天習得的。

聞道而喜悅的,是喜好仁的人;聞道而敬畏的,是喜好義的人;聞道而恭敬者,是喜好禮的人。聞道而和樂的,是喜好德的人。

注釋:

[1]天施諸其人,天也:帛本說云:“天生諸其人也者,如文王者也。”

[2]其人施諸人,狎也:狎意為習,帛本說云:“其人施諸人也者,如文王之施諸閎夭、散宜生也,”二人為文王四友之二,後佐武王伐紂。此言二人與文王為友,學而時習之,其德行受之于文王;帛本此句後還有:“其人施諸人,不得其人不為法”,說云:“言所施之者,不得如散宜生、閎夭者也,則弗為法矣。”師難遇,徒亦難遇。

[3]聞道而悅者,好仁者也:帛本說云:“道也者,天道也,言好仁者之聞君子道而以之其仁也,故能悅。悅也者,形也。” 

[4]聞道而畏者,好義者也:帛本說云:“好義者之聞君子道而以之其義也,故能畏。畏也者,形也。”

[5]聞道而恭者,好禮者也:帛本說云:“言好禮者之聞君子道而以之其禮也,故能恭。恭者,形也。”

[6]聞道而樂者,好德者也:帛本說云:“道也者,天道也,言好德者之聞君子道而以夫五也為一也,故能樂。樂也者和,和者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