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聖,思不能輕

作者: 翟玉忠   發布時間: 2022-01-08

闡微:

美德的基礎是智慧,是心之思。

本節由人道之仁始,先從反面論思與仁、智、聖的關係,指出:不仁者,在於其思不精,不智者,在於其思不長,不聖者,在於其思不輕。思慮能夠做到精一、深遠、輕靈,即成就仁、智、聖諸德。

接著化裁《詩》意,譬喻一個人不明五行由仁至聖之途,就不能擺脫煩惱的困擾,進而達到安樂的境界。就是說進德之路,自憂思始,而終於樂。

經文:

不仁,思不能清;不智,思不能長[1]。不仁不智,未見君子,憂心不能,惙惙[1],既見君子,心不能悅。《詩》曰:“未見君子,憂心惙惙[3],亦既見之,亦既覯之,我心則悅。”此之謂也。 

不仁,思不能清;不聖,思不能輕。不仁不聖。未見君子,憂心不能,忡忡[4],既見君子,心不能降[5]。 

譯文:

不仁,是因為一個人的思慮不能作到精一;不智,是因為一個人的思慮不能深遠。不仁且不智,在見不到君子時,會憂心沉重,在見到君子後,內心也不能快樂。《詩經》上說:“沒有見到君子的時候,心情憂愁而沉重。已經見到君子,並和君子交往學習之後,我的心情就變得高興了。”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不仁,是因為一個人的思慮不能作到精一;不聖,是因為一個人的思慮不能輕靈。不仁且不聖,沒有見到君子的時候,憂愁的心不能舒暢,就是在見到君子之後,心也不能安心放下。

注釋:

[1]長:深遠。《淮南子•人間訓》有:“愚人之思叕。”高誘注:“叕,短也。”

[2]憂心不能,惙惙:能,耐也。惙,憂也。意為憂心沉重,人何以堪。

[3]《詩》曰:未見君子,憂心惙惙:此句據帛本補,全句引自《詩•召南•草蟲》。

[4]忡忡:因擔心而心神不定的樣子。

[5]降:放下,這裡有安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