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前的現代國家——大舜王朝(《堯典》七)

作者: 翟玉忠 付金才   發布時間: 2022-01-07

經義:

我們沒有必要以誕生於一百多年前的西方現代人文社會科學為標準,評價從《尚書》開始、持續發展四千多年的中國本土人文社會科學。我們也沒有必要以西方政治學為標準,評價中國獨立演化數千年的政治制度。

但是,即使按照西方現代政治學標準,中國也早在4000多年前就創造了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所說的現代國家。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寫道:“如要研究國家的興起,中國比希臘和羅馬更值得關注,因為只有中國建立了符合馬克斯•韋伯定義的現代國家。中國成功發展了統一的中央官僚政府,管理眾多人口和廣闊疆域,特別是與地中海的歐洲相比。中國早已發明一套非人格化和基於能力的官僚任用制度,比羅馬的公共行政機構更為系統化。西元1年時,中國總人口可與羅馬帝國媲美,而中國人口中受統一規則管轄的比例,要遠遠超過羅馬。”(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5~26頁。)

福山認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一個現代化的、超越血緣裙帶的中央集權官僚政府已經在古代中國建立起來。奠基人是秦孝公及其謀臣商鞅,他們“奠基了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現代的國家”。(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95頁。)

秦國君臣是如何實現這一點的呢?他們一方面抑制阻礙中央集權的親戚裙帶關係,打擊世襲貴族。另一方面建立非人格化的官僚任用制度,以社會功勳制代替基於血緣的世襲制度。福山寫道:“他(商鞅)上任初期,就向既存的家族管理發起進攻。他攻擊繼承得來的特權,最終以論功封賞的二十等爵制取代了世襲官職。在這個邊境國家,論功封賞中的功就是軍功,土地、家臣、女奴、服飾,都按各人戰績來分配。另一方面,不服從國家法令的將面對一系列嚴厲處罰。最重要的是該制度下獲得的職位不可轉為世襲財產,像家族貴族那樣,而要由國家定期重新分配。”(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09~110頁。)

始終迷信西方民主的福山並沒有將社會功勳製作為人類文明史上偉大的選舉制度,他甚至不知道秦國“論功封賞中的功”不僅有軍功,還有事功,《商君書•去強》所謂“粟爵粟任,武爵武任”。但他告訴我們一條重要線索,現代國家最早出現在中國。

從本節及下節中我們看到,非世襲、超越血緣裙帶的官僚治理並非出現在秦國,事實上大舜王朝已經是一個按社會功勳制原則選舉的中央集權官僚政府。其層級包括國家元首帝、四方諸侯之長四嶽,天下十二州的行政長官牧以及主管國家政教事務各部門的九人。堯帝這一改革是革命性的,標誌著四千多年前分部、分層的中國官僚制的成熟。

因為帝堯時代,不僅沒有十二州,也沒有明確的部門劃分。司馬遷寫道:“天下歸舜。而禹、皋陶、契、後稷、伯夷、夔、龍、倕、益、彭祖自堯時而皆舉用,未有分職。”(《史記•五帝本紀》)

而且,帝舜繼承了非人格化的尚功尚賢選舉原則,規定每隔三年考核一次,九年考核三次。根據考核成績,獎勵提拔政績卓著者,懲罰罷免昏庸無能的官員,“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 這深深影響了後世中國的選舉制度,從秦漢一直持續到當代。

四千多年前,帝舜打造了中國現代國家體制的基本形態,這是怎樣偉大的業績啊!所以司马迁评价帝舜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難怪當時的史官不惜筆墨、詳細描述當時設官分職的情形。

經文:

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月正元日,舜於文祖,於四嶽,四門,明四目,達四聰。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時柔遠能邇惇德允元而難任人,蠻夷率服。”

舜曰:“咨,四嶽。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 

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時懋哉!”禹拜稽首,讓於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棄,黎民阻饑,汝后稷播時百穀”。

帝曰:“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寬。”

帝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汝作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 ”

語譯:

舜帝禪位二十八年後,堯帝去世。廣大官民如父母離世一樣悲傷,守喪三年,全國上下,自發不演奏不聽聞音樂。守喪期滿的正月初一,舜帝召集四方諸侯首領在堯帝太廟集會,共商國是。大開明堂四門,明察四方政務,廣泛聽取四方意見。舜對十二位州牧說:“頤養天下,讓四方安定,使核心地區親善,最重要的是頒佈準確的曆法,不誤農時。其次是用人,要提攜重用有功有能之人,堵住巧言令色之徒的晉升之路,四方蠻夷就會擁護你們。”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治國理政當賢能共治。舜帝和四嶽協商提拔賢能參政。他對四嶽說:“誰能發奮建功立業,光大堯帝事業?你們推薦上來,讓他們參與治理,推進各項事業進步。”大家都說“大禹可做司空,負責治理水土。”舜帝說:“很好,禹,你出任司空之職,帶領大家平定水土吧,你要再接再厲呀!”禹叩頭辭讓,認為稷、契、皋陶是更好的人選。舜帝說:“不要謙虛了,還是你出任此職吧。”四嶽還推薦了棄、契、皋陶、垂、益、伯夷等人。

舜帝命棄主持農業工作,他說:“棄,現在萬民困於饑荒,你負責農業種植之事,教導大家種植五穀吧。”

舜帝命契負責人倫教化工作,他說:“契,現在萬民互不親善,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種倫理關係不和諧,你出任司徒之職,在認真傳播普及五教時,要堅持寬厚原則。”

舜帝命皋陶負責獄訟之事,他說:“皋陶,現在南方少數落後部族侵擾華夏,殺人越貨,外患又引發內亂,你出任大法官之職,工作中要根據罪行大小慎重運用五種刑罰,執行五刑時要選擇合適的行刑地點。甲兵大刑要在原野行刑,個人刑罰選擇市、朝內行刑。公開行刑,可以警示萬民守法。執行五種流放之刑,要有比較固定的流放之地,流放地根據罪行大小有遠近三個不同地方。流放地之所以固定,是因為隨著時間延續,流放者會形成聚落,共同開發此地。你要明察秋毫,審案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