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吳伐越章[1]

發布時間: 2022-01-05

[•][2]吳伐越,複其民,[3]以歸,弗複□□刑之,[4]使守布周(舟)。[5]紀䜊曰[6]:“刑不image.png使守布周(舟),[7]遊(留)亓(其)85禍也。[8]刑人佴(恥)刑而哀不辜,□惌(怨)以司(伺)閒(間),千萬必有幸矣。”吳子餘蔡觀周(舟),閩(閽)人殺之。[9]86

[1]原注:此章事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西元前544年)。《左傳》無評論。(18頁注[一])

[2]原釋文未補殘去的章首圓點。

[3]“複”疑是“俘”之音近訛字。“俘”“複”聲母極近,韻部有陰入對轉的關係。

[4]從圖版看,“複”和“刑”之間也可能只缺一字,疑當是“而”字。此“複”字應該當返還講。“刑”當指肉刑。

[5]原注:布,排列,《左傳》作“吳人伐越,獲俘焉。以為閽,使守舟”。(18頁注[二])

[6]原注: 䜊音漕,見《集韻》。紀䜊,人名,未詳。(18頁注[三])

[7]此句原釋文作:刑不image.png,使守布周(舟)。原注:image.png疑與粦(㷠)字同,讀如慎,《說文》慎古文作image.png。刑不慎是用刑不當。按:讀“image.png”為“慎”可疑,疑“不image.png”即指所俘越人而言,故刪去其後逗號,其義待考。

[8]原釋文讀“遊”為“留”,當可信。“遊”“蝣”同音,“蜉蝣”(見《爾雅•釋蟲》)《孟子•滕文公上》趙岐注作“蜉䗜”,“ 䗜”從“留”聲。“由”“遊”同音相通(參看《會典》718頁),而從“由”聲的“抽”或體作“㨨”則從“留”聲(《說文•十二上•手部》以“㨨”為正篆,“抽”為或體)。可見“遊”“留”二字古音極近。

[9]原注:《左傳》作“吳子餘祭觀舟,閽以刀弑之”。(18頁注[五])餘祭,帛書作“餘蔡”。“蔡”從“祭”聲,二字可通。衛獻公出亡章“蔡則我也”(54行),亦以“蔡”為“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