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衛獻公出亡章[1]

發布時間: 2022-01-04

•衛獻公出亡,[2]公子浮□□[3][寧]召子在立(位)。[4]獻公使公子段胃(謂)寧召子,[5]曰:“後(苟)入我□[6]正(政)必[寧]53氏之門出,蔡(祭)則我也。”[7]右□□曰:[8]“不可。夫子失德以亡□亡而不image.png(改),其德惡矣。[9]惡德者54難以責。[10]吾子試□□,且□□以義也。聞路(賂)而起之,雖入不為德。是權近斂以幾55遠福,[11]福有不必,[12]難而不義,□為勉者,複將惡之。[13]且□所鄉□□□將□□□□56亓(其)心逆矣。知者弗親,[14]仁者弗貞,負路(賂)以塞後憂[15]□之……57功大矣而不賞,卒必畏之。亡者欲傅美,將以疑君;居者疾亓(其)功,必傷以傳君。[16]□58入而勒正,[17]能反邦者弗與治,是以勞箸[18]惡也,必有後患。”寧召子弗聽,遂伐□59□□君浮,而入[19]……餘伐[寧]召子而𠇣(屍)之朝。[20]公曰:大(太)叔儀□□60□□□□不貳,以為[卿]。[21]61

[1]原注:此章事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及二十七年(西元前547年及次年),此所記議論較詳。(12頁注[一])

[2]原注:衛獻公出亡事見《左傳》襄公十四年(西元前559年)。(12頁注[二])

[3]原注:《左傳》襄公十四年作“衛人立公孫剽”,《漢書•古今人表》作“衛殤公焱”(當作猋),剽及猋並與浮(讀如殍)音同(引者按:宜言“音近”。又“殍”可能為“image.png”之訛體。《史記•衛世家》作秋,亦音近通用。《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作狄。當是秋字之誤。(12頁注[二])

[4]原注: 寧召子即寧喜,此時在衛國當權。召《左傳》作悼,音近通用。(12頁注[四])按:寧喜稱悼子,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悼”從“卓”聲。“召”“卓”古音相近可通。見於《戰國策•楚策四》之人名“卓滑”,他書多作“召滑”(見《會典》809頁“召與卓”條)。故“悼子”可作“召子”。

[5]原注:公子段《左傳》和《公羊傅》作公子鱄,《穀梁》作專,段與鱄、專並音近通用。(12頁注[五])按:此人為衛獻公母弟,名鱄,字子鮮。《春秋》襄公二十七年記“衛侯之弟鱄(《穀梁》經文作“專”)出奔晉”,《左傳》傅文以“子鮮”稱之(二十七年《傳》記其言,自稱),《公羊傳》襄公二十七年稱“公子鱄”。

[6]《校釋》疑此缺文是“也”字(33頁)

[7]《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衛獻公使子鮮為複(杜注:使為已求反國)……以公命與寧喜言曰:‘苟反,政由寧氏,祭則寡人。’”

[8]原注:據《左傳》是右宰穀。(12頁注[七])

[9]原釋文作:夫子失德以亡,□亡而不image.png(改),其德惡矣。按:“以亡”下一字尚殘存左側“耳”旁,如是“職”字殘文,應上屬為句;如是可釋為“恥”之字,則應如原釋文下屬為句。暫存疑。“image.png”字(原釋文誤印作從“臣”)不見於字書,從漢字結構通例看當是從“艸”“image.png”聲的形聲字。“image.png”見《說文•十二上• image.pngimage.png部》,從“image.png”“巳”聲。“改”字在新嘉量銘文中寫作從“攴”從“巳”,亦當從“巳”得聲(參看拙文《卜辭“異”字和詩、書裡的“式”字》注30,拙著《古文字論集》139頁,中華書局,1992年),所以“image.png”可以假借為“改”。馬王堆帛書《周易》井卦卦辭“改邑不改井”句中二“改”字皆作“image.png”(傅舉有、陳松長《馬王堆漢墓文物》圖版108,湖南出版社,1992年),應即“image.png”字省寫。《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記寧喜欲入獻公,以告右宰谷,穀以為不可,寧喜仍欲行其事,“穀曰:‘我請使焉而觀之。’遂見公於夷儀。反曰:‘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無憂色,亦無寬言,猶夫人也。若不已,死無日矣。’”所記右宰穀之言,其意與帛書此句相近。

[10]“責”作為動詞用,有索債和要求履行職責等義。此句的意思當是說,獻公為惡德之人,難以要求他實現承諾。

[11]斂,疑當讀為“險”,“近險”與“遠福”為對文。幾,通“冀”,希求。《左傳》襄公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月以幾。”《釋文》:“幾,音冀,本或作冀。”

[12]此句“有”字疑當讀為“又”。

[13]自“難而不義”以下,文義不明,姑據原釋文標點。

[14]知者,似當讀為“智者”。

[15]后,通“後”(參看第二章注[9])。帛書此章下文“必有後患”句用“後”字。

[16]“傳君”原釋文作“傅君”。按:“君”上一字右旁上端寫法與此句上文“傅美”之“傅”不同,故改釋為“傳”。從文義看,上文“傅”字也應在是“傳”的誤字。二“傳”字皆應讀為“專”。“傳”“專”古通(《論語•學而》:“傳不習乎?”《釋文》:“鄭注云:魯讀傳為專。”)“專君”之語見於古書。《淮南子•主術》:“羣臣輻湊,莫敢專君。”高誘注:“專,制。”帛書這一句的意思大概是說,跟從獻公出亡者欲“專美”(使獻公認為只有他們是好的),將要使獻公懷疑你;留居於國中者嫉妒你的功勞,一定要以“專君”(控制君主,擅權)來中傷你。

[17]勒正,疑當讀為“革政”,指變革朝政。“革”“勒”古通,《周易》“革”字,馬王堆帛書本作“勒”(《會典》385頁“革與勒”條)。

[18]箸,原釋文作“著”。“著”本是“箸”的俗體。帛書此字上部所從,與11行、36行的“芒”字和42行、46行的“蔡”字的“艸”頭不同,但跟66行“image.png”字的“竹”頭也顯然有別;似處於由“箸”向“著”演變的過程中,仍以釋作“箸”為妥。

[19]原注:而入下疑當有獻公二字。《左傳》作:“二月庚寅,寧喜、右宰穀伐孫氏,不克。伯國傷。寧子出舍於郊。伯國死,孫氏夜哭,國人召寧子。寧子復攻孫氏,克之。辛卯,殺子叔及太子角。……甲午,衛侯入。”子叔即君浮(12-13頁注[一一])。

[20]“而”下一字,原釋文隸定為“image.png”,但未用括弧注明用為“屍”字,而在注中加以說明。原注:據《左傳》,伐寧喜的是公孫免餘。image.png當讀如屍,《左傳》(引者按:此為襄公二十七年傳)作“殺寧喜及右宰穀,屍諸朝。”(13頁注[一二])據圖版,“而”下一字實寫作“𠇣”,不過“𠇣”應該就是“image.png”的訛體(“屍”“示”古音亦相近,“𠇣”也可以看作從“人”“示”聲的形聲字)。《周易》師卦爻辭中的“屍”字。馬王堆帛書本作“image.png”(《馬王堆漢墓文物》圖版112-113。參看於豪亮《帛書〈周易〉》,《文物》1984年第3期79頁)。

[21]原注:《左傳》記獻公使公孫免餘為卿,“辭曰:‘太叔儀不貳,能贊大事,君其命之。’乃使文子為卿”。(13頁注[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