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既夕礼》经义
发布时间: 2025-11-08
本篇所记,与上篇《士丧礼》相接续,从葬前二日的既夕哭开始,至落葬为止。其中包括请期、启殡、迁柩朝祖、国君及亲友赠物助祭、宣读礼单和陪葬品、出殡、下葬及葬后返哭于庙等事。篇名取自首句“既夕哭”之前两字,“既”之义为“已”,“礼”字为后人所加,并不符合文意。文后之记,实为《士丧礼》与本篇的总记,由此也可证明本文与《士丧礼》实一篇。有关《士丧礼》的记,一并置于本篇末尾。篇名取篇首两字为题,应无“礼”字,宋景德年间所刊《仪礼疏》即如是,但唐石经有“礼”字,姑仍石经之旧。
本文作为《士丧礼》的下篇,讲述士死后下葬过程中的各种礼仪。其中除了亲属致哀和国君、宾客馈赠的礼仪之外,相当重要的礼仪是为死者设奠,包括迁柩于庙的迁祖奠、下葬之日的遣奠,此外还有使死者灵魂安宁的虞祭。明器的陈设也是一项重要的礼仪。这些礼仪都体现了古代丧葬之礼事死如事生的原则。文后的记补记了一些为死者服丧、殡葬的相关事宜,可以和《丧服》《士丧礼》及《礼记》中的有关记述相参照。本文和《士丧礼》合在一起,记述了完整的治丧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周代丧礼的隆重、繁琐。这种繁琐的礼仪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例如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就是有感于厚葬和长期服丧浪费财物,影响劳作而抛弃它,另外去遵从更为简朴的夏代礼仪。
孔子虽提倡周礼,但也反对厚葬,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宋国的大司马桓魋为自己制作石椁,三年而不成。孔子说:“要是像这样浪费,还不如死后尸体快点腐烂。”可见孔子非常反对因厚葬而浪费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