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特牲馈食礼》经义

发布时间: 2025-10-31

特牲馈食礼是诸侯之士每逢岁时在宗庙祭祀祖父、父亲的礼仪,属于吉礼。天子、国君祭祀用太牢,即牛、羊、猪各一;卿、大夫用少牢,即羊、猪各一;诸侯之士用一猪,即所谓特牲。本文所述只用于诸侯之士,大夫的馈食礼即下篇《少牢馈食礼》,天子之士也用少牢而不用特牲。另外天子、诸侯的馈食礼用太牢,其礼已佚,不在《仪礼》十七篇中。

本篇所记的特牲馈食礼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祭前准备,包括筮日、筮尸宿尸、告宾、视濯视牲、陈设礼器及祭物等等;二是正祭,包括迎尸,主人主妇和宾分别向尸、祝、佐食行三献之礼,主人献宾及众宾,主人献诸兄弟,长兄弟、宾长向尸加献等等;三是正祭结束,众人行旅酬,无算爵,佐食献尸,祭毕送尸,撤俎送宾。本篇后有记,对一些具体细节作补充说明。

本篇和后面的《少牢馈食礼》《有司彻》分别讲述士与大夫祭其祖祢之礼。在周代的各种礼仪中,祭礼是最重要的礼仪之一。《礼记•祭统》说:“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序焉,见上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馈食礼的祭祀对象是祖与祢(祢,mí,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用以表达行祭者的孝敬之情;尸作为受祭者的替身,由受祭者的孙辈充任,行祭者与其是父子关系,却北面而事奉之,以明子事父之道,体现了父子之伦;士与上大夫、下大夫各有不同的礼仪,体现了贵贱之等级;主人与众兄弟、内宾、家臣礼仪不同,是由亲疏关系不同而带来的礼仪的衰減;主人、主妇礼仪有所区别,是夫妇之别;长兄弟与众兄弟、宾长与众宾地位不同,是长幼之序。十伦中的其他伦理,还能在其他级别的祭礼体现出来。祭礼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体现了如此众多的伦理要求,这就是周代礼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