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10-11
经义:
面对国君的昏庸无状,国家的极度混乱,诗人宁肯做羊桃之类的树木也不愿做有情之人,——哭天抢地,失望到了极点。真可谓:天若有情天亦老,愿为草木不为人!
《毛诗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毛诗正义》进一步阐释说,《隰有苌楚》这首诗,旨在批判放纵无度的行为。桧国人民痛恨国君荒淫邪僻,纵情声色恣意妄为,全然丧失了君主应有的礼法规范,因而心生感慨,向往那些没有情欲牵绊的草木。“作《隰有苌楚》诗者,主疾恣也。桧国之人,疾其君之淫邪,恣极其情意,而不为君人之度,故思乐见无情欲者。”
诗首章云:“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表达了国人对君主纵欲无度的痛心,转而向往没有情欲牵绊的境界。诗中以洼地里的苌楚作比,它初生时品性端直,待其枝蔓舒展时,仍保持柔韧本真,不随意攀附他物。以此喻人,若年少时能持守正直之性,即便年岁增长也不会放纵情欲。诗人因此慨叹:我多么向往人在年少壮盛健美之时,能永葆这份不慕婚恋的纯真本性。若年少时便无贪恋情欲之念,成年后自然不致纵欲失度。正是出于对国君荒淫的忧愤,诗人才会如此追慕无情无欲、纯粹自在的生命状态。《毛诗注疏》:“此国人疾君淫恣情欲,思得无情欲之人。言隰中有苌楚之草,始生正直,及其长大,其猗傩然枝条柔弱,不妄寻蔓草木,以兴人于少小之时能正直端悫(端悫,duān què,正直诚谨——笔者注),虽长大亦不妄淫恣情欲。故我今日于人夭夭然少、沃沃然壮佼之时,乐得今是子之无配匹之意。若少小无配匹之意,则长大不恣其情欲。疾君淫恣,故思此人。”
桧国国小而卑,然桧君若能修德勤政,励精图治,国家还有希望,可惜桧君却远道义好游宴,致使上行下效,举国风气颓靡,终至礼法尽失,国势衰微。
此诗以“隰有苌楚”起兴,诗人看到苌楚枝叶婀娜,内心无比复杂。如果说在《素冠》中,诗人还对桧国抱有一丝的希望,及至此篇《隰有苌楚》,看到桧君荒淫邪僻,纵欲无度,诗人最后的希望也彻底破灭。
今天我们读《隰有苌楚》,犹如看到心怀天下,临风而立却无能为力的诗人,面对眼前的羊桃树,也想如草木一样无知无识,在风中摇曳,自得其乐。
后世也以“苌楚”比喻超凡脱俗的情怀。公元431年,著名诗人谢灵运往临川赴任内史,特别绕道经过庐山东林寺,那是一代高僧慧远长期驻锡之地。谢灵运为15年前去世的老朋友作《庐山慧远法师诔》,其中谈及慧远大师的人生境界时说,稻米虽能充饥,却唯独偏爱高洁的苌楚,“粳粮虽御,独为苌楚”。
经文: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语译:
低洼之处羊桃生,枝条柔顺不妄附,少时最有纯真性,及至长大不放纵,羡君葆有真本性。
低洼之处羊桃生,枝条柔美花儿开,少时最有端直性,及至长大不放纵,羡君自在未成家。
低洼之处羊桃生,枝条婀娜果实多,少时最有正直性,及至长大不放恣,羡君轻松无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