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言论是所有社会的公敌(《国风·陈风·防有鹊巢》)

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9-26

经义:

表面好听实际虚假的言论对一个社会的伤害是巨大的,是所有社会的公敌。不仅在21世纪的信息大爆炸时代是这样,在古代社会也是这样。不过,现代这些虚假言论多与美国那样的帝国对全世界发动的认知作战、思想殖民有关,还包括网络媒体上层出不穷的各类阴谋论、各种现代蒙昧主义。

谗言指那种毁谤或挑拨离间的虚假言论,其目的在于残害忠良,所以更为恶劣。《防有鹊巢》的主题就是“谗言害人”(谗贼)。《毛诗序》云:“《防有鹊巢》,忧谗贼也。宣公多信谗,君子忧惧焉。”《郑笺》云:“防之有鹊巢,邛之有美苕,处势自然,兴者,喻宣公信多言之人,故致此谗人。”《毛诗注疏》解释说:“忧谗贼”,是指诗人担心害怕那些进谗言的小人,那些谗佞之徒会以造谣中伤来陷害忠臣良士。“‘忧谗贼’者,谓作者忧谗人,谓为谗以贼害于人也。”虚假言论的背后往往是特殊利益集团,特殊利益集团可以通过舆论和谗言来操控大众、影响决策。

公元前700年,陈厉公陈佗被杀后,陈桓公的三子相继登位,分别是陈利公、陈庄公和陈宣公。宣公是陈国第十六任君主,在位长达四十五年。在其继位的第二十一年,其宠妃生下一子名款,宣公想立他为太子,于是轻信谗言杀死了太子御寇。太子御寇一向和厉公之子公子完(妫完)交好,公子完害怕祸及自身,不得已逃至齐国。宣公诛杀太子,不仅首开了陈国杀太子的恶例,更为日后内乱埋下了祸根,亦导致陈完这样的人才流亡他国。《史记·陈杞世家》:“二十一年,宣公后有嬖姬生子款,欲立之,乃杀其太子御寇。御寇素爱厉公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

诗首章云:“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防邑中有鹊鸟筑巢,邛丘之上生长着好看的苕草,这都是自然的景象。诗人借此起兴,喻指宣公朝廷中聚集谗佞之人,同样是时势所致。为何这样说?防邑树木茂盛,所以鹊鸟前来筑巢;邛丘土地肥沃,因此甘美的苕草在此生长。正因宣公听信谗言,所以谗佞之徒自然聚集朝中。既然国君轻信谗言,贤能之臣唯恐获罪,只得告诫那些谗人:你们究竟是用何种手段蒙蔽了我所敬重的宣公?使我内心忧惧,惶恐不安。《毛诗注疏》:“言防邑之中有鹊鸟之巢,邛丘之上有美苕之草,处势自然。以兴宣公之朝有谗言之人,亦处势自然。何则?防多树木,故鹊鸟往巢焉。邛丘地美,故旨苕生焉。以言宣公信谗,故谗人集焉。公既信此谗言,君子惧己得罪,告语众谗人辈,汝等是谁诳欺我所美之人宣公乎?而使我心忉忉然而忧之。”

《诗经》中,“鹊巢”有着独特的意涵,《召南·鹊巢》以“鹊巢”喻国君所筑宫室,应有贤德夫人居于其中,并成为一国之典范。《陈风·防有鹊巢》以“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起兴,意指陈宣公本当迎娶贤德夫人,筑好的“鹊巢”。可惜宣公宠幸妾室,听信谗言,不仅冤杀太子,更致朝堂之上谗贼当道,忠良贤士纷纷离去——贤能政治解体,国家焉有不亡!

经文:

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谁侜予美?心焉惕惕

语译:

防邑树茂鹊筑巢,山丘土肥生美苕。是谁谗言蒙蔽君?是谁谗言来害人?我心惶恐又烦恼。

朝堂有路宽又平,山丘肥沃香草生。是谁谗言蒙蔽君?是谁谗言误国君?我心惧怕又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