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此全球大争之世,吾辈岂敢懈怠(《国风·陈风·宛丘》)

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9-16

经义:

陈国位于今河南淮阳县一带,此处是太昊伏羲氏故地,也是《禹贡》所载豫州的东部。周武王时,帝舜后裔虞阏父任周朝的陶正之职。武王赏识其精湛的制陶技艺,又因其为圣明帝王的后代,便将长女大姬许配给阏父之子满,并将其封在陈地。满建都于宛丘之侧,与黄帝、尧帝后裔并称为“三恪”(受周朝敬重的五帝时代圣王后裔),后世尊称其为胡公。由于大姬地位尊崇,热衷于巫觋歌舞之事,陈地风俗深受其影响。自约公元前1046年陈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8年陈湣公被楚惠王所杀,陈国历568年。陈国第14任国君陈厉公的儿子陈完,为避祸逃到齐国,齐桓公赐予田地,遂改姓田。田氏后来逐渐壮大,取代了姜氏齐国。

《史记·陈杞世家》记载了由胡公到陈幽公的世系,上面说:“胡公卒,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立申公子突,是为孝公。孝公卒,子慎公圉戎立。慎公当周厉王时。慎公卒,子幽公宁立。幽公十二年(此处有误,应为“十四年”——笔者注),周厉王奔于彘。二十三年,幽公卒。”

从郑玄《诗经·陈谱》中我们知道,幽公时代是陈国衰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陈幽公是陈国的第六任国君,公元前855年至公元前832年在位。当时上上下下都荒淫无度,国政昏暗。于是衰乱时期的诗作“变风”出现了。上面说:“五世至幽公,当厉王时,政衰,大夫淫荒,所为无度。国人伤而刺之。陈之变风作矣。”

《宛丘》为《陈风》首篇,《毛诗序》云:“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焉。”这里“淫荒”指的是沉溺女色,“昏乱”说的是荒废政事,“游荡无度”是指出入不按时日,沉迷舞乐不知疲倦,嬉戏放纵,没有节制。“游荡”本意是自由自在地嬉戏玩乐,并不专指与妇人淫乱,但沉迷音乐与女色都属于荒废政事的行为,因此用“淫荒”来统称。《毛诗注疏》:“‘淫荒’,谓耽于女色。‘昏乱’,谓废其政事。‘游荡无度’,谓出入不时,声乐不倦,游戏放荡,无复节度也。游荡,自是翱翔戏乐,非独淫于妇人,但好声好色俱是荒废,故以‘淫荒’总之。”

诗首章云:“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毛诗注疏》依毛诗解释说,那位大夫游荡在那宛丘之上。此人确实沉迷于淫荒之事,其威仪无可取之处。大夫本应朝夕勤勉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却游荡于高丘之上,荒废政事,这是受幽公教化影响所致,故通过揭露此事来讽刺幽公。郑玄则认为“子”字指的是幽公,此为两家注解不同之处,但核心主旨是一致的。“毛以为,子大夫之游荡兮,在于彼宛丘之上兮。此人信有淫荒之情兮,其威仪无可观望兮。大夫当朝夕恪勤,助君治国,而游荡高丘,荒废政事,此由幽公化之使然,故举之以刺幽公也。郑以为‘子者,斥幽公’为异,其义则同。”

幽公君臣一年四季纵情娱乐,不顾国计民生。一国之君率众歌舞,游荡于道路,时时享乐,嬉戏无度,朝政岂能不衰?吏治岂能不腐败?

“宛丘歌舞几时休”?当此全球大争之世,列国逐鹿之时,吾辈岂敢懈怠!绝不能因为国家经济实力高速发展就固步自封,骄傲自满——若这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控制了国人大脑,人人不自知国家的短板所在,不知谦虚进取,我们与当年的陈幽公何异!

经文: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有情兮,而无望兮。

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语译:

自由自在好游荡,你又来到宛丘上。沉迷此情不知倦,确无威仪可观望。

鼓声坎坎敲起来,声声回荡宛丘下。不管寒冬与炎夏,鹭羽在手舞起来。

敲起瓦缶声声响,缶声响彻大道上。 不管寒冬与炎夏,鹭羽轻扬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