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9-14
经义:
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是国家强大之本。如果国家不能一以贯之的重视贤能,或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上推崇贤能,现实中却不能奖励厚待为百姓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这些都是背公营私的自毁长城之举。
战国时代,韩非针对当时选举制度与社会风气的乱象指出,目前君主对于下级的言论,喜欢悦耳的奉承而不管其是否恰当;对于臣下的行事,仅重视他的名声而不求其绩效。因此很多人总是花言巧语,却根本不切合实用,弄得称颂先王、高谈仁义的人充满朝廷,结果政局不免陷入混乱;立身处世竞相标榜清高,却不去为人民建功立业。有才智的人隐居山林,推辞俸禄,兵力就不免于削弱,政局就不免于混乱,这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因为民众所称赞的,君主所厚遇的,都遵循这些使国家混乱的做法。《韩非子·五蠹》:“今人主之于言也,说(说,通悦——笔者注)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
秦穆公善于广纳贤才,在他统治期间,网罗了百里奚、蹇叔、由余等贤臣,穆公尊重贤能,重用贤能,终于称霸西戎。康公继位之后,他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渐渐冷落了穆公时的旧臣与贤者,又频繁对晋用兵,未能继续其父的辉煌。《毛诗序》云:“《权舆》,刺康公也。忘先君之旧臣与贤者,有始而无终也。”
《毛诗注疏》解释说,《权舆》讽刺了秦康公。康公遗忘穆公时代的旧臣,不再以礼相待,与贤能交往有始无终,起初热情周到,后来却疏远冷淡,因此作诗讽刺。经文共两章,都讲述礼遇贤者始厚终薄之事。“作《权舆》诗者,刺康公也。康公遗忘其先君穆公之旧臣,不加礼饩,与贤者交接,有始而无终,初时殷勤,后则疏薄,故刺之。经二章,皆言礼待贤者有始无终之事。”
诗首章云:“於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这是以贤者的口吻责备康公,意思是康公起初对我们这些贤人啊,隆重置办丰盛酒食,态度殷勤备至,待我们极为优厚。可如今礼数变得疏简,膳食分量减少,让我每餐仅能果腹。唉!这位君主的德行,不能善始善终。正因君主行事半途而废,故而发出如此叹息。《毛诗注疏》:“此述贤人之意,责康公之辞。言康公始者于我贤人乎,重设馔食,礼物大具,其意勤勤然,于我甚厚也。至于今日也,礼意疏薄,设馔校少,使我每食才足,无复盈余也。于嗟乎!此君之行,不能承继其始。以其行无终始,故于嗟叹之。”
《权舆》是《秦风》最后一首诗。穆公去世之后,包括秦国三良和旧臣贤者在内的177人殉葬。康公继位,没有继承穆公的贤能政治,选贤任能,导致秦国霸业一时衰落。
经文:
於我乎,每食四
语译:
当初的我呀,高堂华屋美食具。如今餐食无富余。可叹啊真可叹,昔日殷勤已过去。
当初的我呀,稻粱美食有厚遇。如今每餐要忍饥。可叹啊真可叹,礼贤有始无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