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士丧礼》经义

发布时间: 2025-09-12

丧礼在古代属于凶礼,因死者身份、等级的不同,丧仪有严格的等差。本篇主要记诸侯之士的父母、妻子、长子丧亡时所用的礼节,故名“士丧礼”。本篇与下篇《既夕礼》本为一体,因篇幅过长,分为了两篇。本篇自死者新亡起,至卜择葬日止,都在未启殡以前,主要的仪节有招魂、报丧、致襚、沐浴、饭含、袭尸、小敛、大敛、设奠、朝夕哭、筮宅、卜葬日等。

中国古代讲究慎终追远,丧礼是重大的人生礼仪。文中所述的礼仪可分为三类:

一是在为死者处理遗体,准备入葬,除了覆盖遗体、穿衣、大小殓、入殡、卜葬等必要工作之外,还包括招魂、饭含等反映当时观念的仪式。这些都是为了使死者灵魂安息,得到福佑。

二是向死者表示哀痛,例如主人、主妇及其亲属的按时哭踊。也有些行为在表达哀念之外带有较多的仪式性,例如男女亲属的代哭,就是为了使哭声不绝,从而增强丧礼上的哀痛气氛。

三是人际交往之礼,包括国君和亲友的吊唁与馈赠。这些吊唁与馈赠,一方面是针对死者,同时也是对生者的存问与慰藉,体现了君臣、亲友之间的关系。

上述礼仪,还或多或少地保留在当代丧礼中,特别是吊唁和馈赠,仍是治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这些行为哀悼死者,安慰生者,也是人之常情,礼的制定就是以顺应人情为准的。但如果在丧事中无节制地馈赠和收受财物,就背离了制礼的初衷。士丧礼中所蕴涵的“重死”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