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9-06
经义:
贤能政治、选贤与能是中国政治的显著特色,有“诸子之首”之称的《鬻子》据说为周文王的老师鬻熊所作,他曾论及国家元首、政府官员与普通民众三者的鱼水关系,以及官员取得人民拥护的重要性。
古帝王之所以能够做事英明智慧,依靠的是手下的官吏。从前那些贤能的官吏之所以能够建功立业,依靠的是民众。力量产生于民众,而功劳归之于官吏,福禄归之于君主。民众,居社会底层,却可以依据其好恶来选取官吏,他们选取官吏时定会选取自己最为爱戴的人。因此如果有十人爱戴某人,那么此人就可以做管理十人的官吏;如果有一百人爱戴某人,那么此人就可以做管理一百人的官吏;如果有一千人爱戴某人,那么此人就可以做管理一千人的官吏;如果有一万人爱戴某人,那么此人就可以做管理一万人的官吏。《鬻子·贵道五帝三王周政乙第五》:“昔之帝王,其所以为明者,以其吏也。昔之君子,其所以为功者,以其民也。力生于民,而功最(最,聚集于——笔者注)于吏,福归于君。民者,至庳(庳,bì,低贱——笔者注)也。而使之取吏焉。必取所爱,故十人爱之,则十人之吏也。百人爱之,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则千人之吏也。万人爱之,则万人之吏也。”
如果一个领导者不重视贤能,反而残害贤能,这等于政治自杀。秦穆公去世后,康公继位,他未能阻止“三良”及贤臣从死,这就是康公弃贤臣的过错。《毛诗序》云:“《晨风》,刺康公也。忘穆公之业,始弃其贤臣焉。”秦康公,是秦国的第十位国君,在位11年。他在位期间与晋国频繁交战,国力耗损,未能延续秦穆公的霸业。
诗首章云:“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疾速奋飞的,是那叫晨风的鸟。茂密繁盛的,是那北山的森林,因为北林茂密繁盛,所以鸟儿快飞进去栖息。诗以此喻指急切归附秦国的那些贤能,能够招纳贤才的正是秦穆公。穆公善招贤才,贤者纷纷前来归附。过去秦穆公招纳贤才之时,其情何等殷切?未遇贤士的时候,心中思想盼望,忧思萦怀,唯恐见不到他们,所以贤能乐于前来归附。如今康公却抛弃了那些贤能的大臣,所以用秦穆公来责备康公说:你康公怎么能这样呢?竟然忘记了秦国功业有多隆盛了!《毛诗注疏》:“鴥然而疾飞者,彼晨风之鸟也。郁积而茂盛者,彼北林之木也。北林由郁茂之故,故晨风飞疾而入之。以兴疾归于秦朝者,是彼贤人。能招者,是彼穆公。穆公由能招贤之故,故贤者疾往而归之。本穆公招贤人之时如何乎?穆公未见君子之时,思望之,其忧在心,钦钦然唯恐不见,故贤者乐往。今康公乃弃其贤臣,故以穆公之意责之云:汝康公如何乎?忘我之功业实大多也。”
康公抛弃传自五帝三王的正确治国路线,弃用贤能——他已然忘记了穆公是如何求贤用贤的,所以令国人无可奈何。
经文:
山有
山有苞
语译:
晨风鸟儿疾速飞,飞入茂密北林中。昔我穆公招贤士,不见贤士求若渴,忧思萦怀恐不得。贤者纷纷来秦国。今你康公怎这样?先父功业已忘多,令我国人无奈何。
山上栎树长得多,山洼里面有六驳。昔我穆公招贤士,不见贤士求若渴,忧心忡忡不快乐。贤者纷纷来秦国。今你康公怎这样?先父功业已忘多,令我国人无奈何。
山上唐棣一棵棵,山洼里面檖树多。昔我穆公招贤士,不见贤士求若渴,酒入愁肠饮即醉。贤者纷纷来秦国。今你康公怎这样?先父功业已忘多,令我国人无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