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9-03
经义:
古人将天人之道分为“善”与“德”两大部分,善行为人间功业,如人之生命,有始有终。但包含善行的德行属于天道,成贤成圣的德业则没有终点——生命有尽而心无尽。
思孟学派的核心经典《五行》说:“君子之为善也,有与始,有与终也。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就是说,君子从事于人道之善,因为是世间功业,身体有生有灭,善业亦有始有终。君子修习天道之德,从自身开始,要在心地上用功,所以说有起点而没有终点。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五行》解释“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说:“有与始者,言与其体始;无与终者,言舍其体而独其心也。”
秦襄公为维护天下大一统功勋卓著,但诗人仍作此诗,劝他修德不懈。古人对德行修养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
《毛诗序》云:“《终南》,戒襄公也。能取周地,始为诸侯,受显服,大夫美之,故作是诗以戒劝之。”此诗赞美秦襄公的功德,与显赫的礼服相得益彰。也在提醒襄公须修德不懈,激励他继续建立功业。诗人看到君主获得了华服高位,又担心他懈怠德政,所以既要告诫又要赞美。《毛诗注疏》:“美之者,美以功德,受显服。戒劝之者,戒令修德无倦,劝其务立功业也。既见受得显服,恐其惰于为政,故戒之而美之。”
终南山位于原来西周都城附近,这里有周王朝辉煌的过去。如今襄公取周地为诸侯,终南山已成为秦地,这可能是诗人以《终南》戒襄公的重要原因。
诗首章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毛诗注疏》解释说,终南山上有什么?有山楸有梅树,它们茂盛生长,以此山川物产来喻君主。一个有盛德的君王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荣耀?是显贵的服饰。就像高山才能孕育嘉木,唯有德行之君才配穿戴华服。若无德行,就不相称了。因此君主必须崇尚显明的德行,避免德不配位。是借赞美来警示不足之处。在告诫之后,又赞美说,襄公从周王朝归来时获得了什么?是锦绣衣裳和狐裘礼服。他既然受赐华服,德行也要与之相称,他面色红润如染朱砂,仪态庄重威严,这不正符合君主的风范吗!“彼终南大山之上何所有乎?乃有条有梅之木,以兴彼盛德人君之身何所有乎?乃宜有荣显之服。然山以高大之故宜有茂木,人君以盛德之故有显服。若无盛德,则不宜矣。君当务崇明德,无使不宜。言其宜以戒其不宜也。既戒令修德,又陈其美之劝诱之。君子襄公自王朝至止之时,何所得乎?受得锦衣狐裘而来。既受得显服,德亦称之,其颜色容貌赫然如厚渍(渍,zì,浸,沾——笔者注)之丹,其仪貌尊严如是,其得人君之度也哉!”
襄公戎车兵甲,横扫西戎。诗人希望襄公之功业如终南山高,同时也希望襄公之德行亦如终南山高——无复周幽王的荒淫腐败,继续周代先王的礼法德政。
经文:
终南何有?
语译: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山楸来又有梅。我君勤王载誉归,身着锦衣和狐裘。容颜红润如涂丹,仪态庄严是我君。
终南山上有什么?绵延百里峰峦耸。我君勤王载誉归,身着黻衣和绣裳。佩带玉石叮当响,时时铭记不要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