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公食大夫礼》经义
发布时间: 2025-08-14
古代贵族款待宾客的形式有飨礼、食礼、燕礼之别。燕礼以饮酒为主,食礼以吃饭为主,飨礼则两者兼有。就礼数而言,飨礼最隆重,食礼在宗庙举行,劝食用币帛,牲用太牢,而燕礼在寝内举行,劝饮不用币帛,牲用狗。因此,食礼重于燕礼而次于飨礼。古代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诸侯与本国大臣之间都有食礼,但大多已失传。本篇记诸侯以食礼款待小聘问的使者,在五礼中属嘉礼,并且兼记大夫相食之礼。本文讲述了公食大夫礼的全过程,包括迎宾、为宾设馔、侑宾、宾食毕退出拜赐等环节,还交代了国君、大夫有事不能到场的处理方式。
公食大夫礼是小聘礼的一部分。小聘的等级低于大聘,其使者的身份只是大夫,因此小聘的礼仪不用束帛加璧,主国国君不设筵、几,不用酒招待,私人会见只在庭中举行,不登堂,不到近郊慰劳。其礼仪如同大聘时对待上介,因为大聘的上介即由大夫担任。但同为大夫,也因其地位的高低而待遇有所不同,在食礼上,招待上大夫,用八豆八簋,六九俎,鱼和腊肉都是两只俎,鱼、肠胃、伦肤,因爵位不同或九只俎,或十一只俎。下大夫则只有七只或九只俎。上大夫各种美食二十豆,比下大夫增加了雉、兔、鹑、鸳四种。在大聘中,主国国君向宾行一食再飨之礼,向上介行一食一飨之礼,而小聘的上介一般由士担任,因此国君只用食礼招待宾而不及上介。本文称作公食大夫礼而不称公食宾介,其原因即出于此。至于公食大夫礼上各种仪节的含义,都是和聘礼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