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8-11
经义:
在秦国发展史上,秦襄公(公元前778年至公元前766年在位)时代是个重要的阶段。当时,秦人因为保障中央安全、维护天下大一统有功,被封为一方诸侯,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襄公也因此得到了诗人的赞誉。
襄公为秦庄公之子,秦仲之孙。公元前771年春,周幽王立褒姒为后并废太子,改立褒姒之子为嫡子,并屡次失信于诸侯,诸侯多反叛。西戎中的犬戎和申侯伐周,把周幽王杀死在郦山下。在周王朝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秦襄公率兵救援周王室,作战非常卖力,有大功。公元前770年,周人为了躲避犬戎的侵犯,东迁洛邑,秦襄公又率兵护送周平王。于是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以西之地,并说:“戎人无道,强占我岐、丰之地,秦若能赶走戎人,即可拥有这些土地。”与秦立誓,封赐爵位。秦人从此正式建立国家,并与诸侯互派使节。《史记·秦本纪》:“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适,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
《毛诗序》说:“《驷驖》,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此诗是赞美秦襄公的。秦国从非子开始世代为附庸国。如今襄公受周王之命封为诸侯,于是有了游猎之事、园囿之乐,所以诗人赞美他——诸侯国君才能顺应时令进行田猎,整顿军队练习武艺,猎取祭品供奉宗庙。秦为附庸未成诸侯时,这些礼制是缺失的。现在襄公受命成为诸侯,才能享有这种田猎活动,所以说是“始命”。《毛诗注疏》:“作《驷驖》诗者,美襄公也。秦自非子以来,世为附庸,未得王命。今襄公始受王命为诸侯,有游田狩猎之事,园囿之乐焉,故美之也。诸侯之君,乃得顺时游田,治兵习武,取禽祭庙。附庸未成诸侯,其礼则阙。故今襄公始命为诸侯,乃得有此田狩之事,故云‘始命’也。”
首章云:“驷驖孔阜,六辔在手。公之媚子,从公于狩。”襄公乘坐四匹赤黑鬃骏马驾的车,马儿十分肥壮,且训练得很好,御者只需手握六条缰绳,无需费力控制。襄公乘着这样的良马,与贤能之士狩猎——大臣中有善于协调上下的,随从襄公前往狩猎。襄公能如此亲近贤臣,所以国人赞美他。《毛诗注疏》:“言襄公乘一乘驷驖色之马,甚肥大也。马既肥大,而又良善,御人执其六辔在手而已,不须控制之也。公乘此良马,与贤人共猎。公之臣有能媚于上下之子,从公而往田狩。公又能亲贤如是,故国人美之。”
《驷驖》写襄王田猎之事,描述立国之初的秦国雄壮威武之姿,正如襄公所乘之车驾,车利马壮,御者自如,从者众多。如果说秦国如一驾马车,襄公就是这位驾驭自如的御者,在他的引领之下,贤能云集,国力日盛——那轻车鸾铃之音,正是秦国崛起之先声。
经文:
游于
语译:
四匹黑马肥又壮,六辔执在御人手,我王田猎多威风。国中大臣与贤士,随从我君去田猎。
虞人放出应时兽,雄兽肥大又健硕。襄公高声令御者,左面追逐赶上去,箭箭离弦中猎物。
忆昔北园习田猎,车马娴熟待欲发。马挂銮铃声声响,又试猎狗习搏噬,整军练武在园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