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耦射箭的礼仪(《乡射礼》之二十)

发布时间: 2025-08-11

经文:

司马命获者执旌以负侯。获者适侯,执旌负侯而俟。司射还,当上耦,西面作上耦射。司射反位。上耦揖进,上射在左,并行;当阶,北面揖;及阶,揖。上射先升三等,下射从之,中等。上射升堂,少左;下射升,上射揖,并行。皆当其物,北面揖;及物,揖。

皆左足履物,还,视侯中,合足而俟。司马适堂西,不决遂,袒执弓,出于司射之南,升自西阶;钩楹,由上射之后,西南面立于物间;右执萧,南扬弓,命去侯。获者执旌许诺,声不绝,以至于乏;坐,东面偃旌,兴而俟。司马出于下射之南,还其后,降自西阶;反由司射之南,适堂西,释弓,袭,反位,立于司射之南。司射进,与司马交于阶前,相左;由堂下西阶之东,北面视上射,命曰:“无射获,无猎获!”上射揖。司射退,反位。乃射,上射既发,挟弓矢;而后下射射,拾发,以将乘矢。获者坐而获,举旌以宫,偃旌以商;获而未释获。卒射,皆执弓不挟,南面揖,揖如升射。上射降三等,下射少右,从之;中等,并行,上射于左。与升射者相左,交于阶前,相揖。由司马之南,适堂西,释弓,说决拾,袭而俟于堂西,南面,东上。三耦卒射,亦如之。司射去扑,倚于西阶之西,升堂,北面告于宾,曰:“三耦卒射。”宾揖。

语译:

司马命令报靶者(获者)拿着旌旗背朝箭而立,为射者指示靶的位置。报靶者奉命走到靶前,手执旌旗,背朝箭靶,继续等待司马的命令。司射转身向西,走到对着上耦站立的位置,面朝西,命令上耦到指定的位置去射击。命毕,司射返回原位。上耦的两位射手拱手谦让后一起往东前进,上射走在左侧,下射走在右侧,并排而行;走到正对着西阶的地方,两人面朝北拱手谦让,然后北行;到西阶下,再次拱手谦让。于是,上射先登阶,走到第三级台阶上时,下射才走上第一级台阶,两人之间要空一级台阶。上射走到堂上后,要略向左侧站立,以便为下射让出登堂的地方,并在此等待他;下射登堂后,上射面朝东向他拱首行礼,然后并排向东走去。当两人都走到正对着射位符号的地方时,面朝北行拱手礼,然后北行;走到射位符号前时,再次面朝北行拱手礼。

两人都用左足踩住射位符号,然后转身向西,扭头察看南方的箭靶的中部,再调整步式,等待司马和司射的命令。司马走到西堂之下,不戴扳指,也不套护臂,只是袒去左袖,手执着弓,从司射的南侧走过,然后从西阶登堂;上堂后,绕到西楹柱之北再向东,走到上射的后面,再面朝西南站在上下射的射位符号之间,用右手执住弓的末端,向南方扬起,命令在箭靶中央站立的报靶者迅速离开。报靶者拿起旌旗,一边应诺、一边离开,应诺的声音一直到他走到靶侧后方的挡箭牌处才停止;接着坐下,面朝东将旌旗放下,再起立等待命令。司马从下射的南侧走过,绕到他的身后,从西阶下堂;再从司射位置的南侧走过,一直到西堂之下,放下手中的弓,穿上左衣袖,回到自己的位置,在司射位置的南面站定。与此同时,司射从西堂之下北行,与司马在西阶前交错时,对方都在各自的左方。司射站在堂下西阶的东侧,面朝北注视着上射,命令道:“不得射伤报靶者!不得惊吓报靶者!”上射听后向司射行拱手礼。司射便退下,回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开始射击,上射射完一箭后,从腰间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然后由下射射,如此轮流更替,直至将各自的四支箭射完。报靶者坐着向堂上报告射中的结果,报靶的声调要有变化,举起旌旗喊时,声调用“宫”,放下旌旗时,则声调下降为“商”;由于这是习射,所以即使射中,也不统计各人射中的次数。射毕,上射和下射都不再将箭搭在弦上,而只是用右手执弓弦,表示已射完,接着面朝南行拱手礼,下堂。拱手下堂的仪节与登堂射箭时一样。上射走下第三级台阶时,下射要稍稍右侧跟随,两人之间仍要隔开一级台阶。下堂后并排而行,上射在左侧。此时,中耦已开始离位上堂,在西阶前与上耦交错,对方都在各自的左侧,双方相揖致意。上耦从司马的南侧走过,直到西堂之下,再放下弓,脱下扳指和护臂,穿上衣袖,在原地待命,站立时面朝南,以东首的位置为尊。三耦射完,其仪节也都是如此。于是,司射将扑腰间抽出,倚靠在西阶之西,然后上堂,面朝北向宾禀告说:“三耦都已射毕。”宾向司射行拱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