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7-26
经义:
《唐风》之中,言明刺晋昭公的诗有三篇,即《山有枢》《扬之水》《椒聊》,其中,《山有枢》讥刺昭公不能修其道以正其国,有财不知用,终致政荒民散,国家危亡。《扬之水》和《椒聊》均赞美桓叔有德。前者称其修德惠民,民乐从之。后者赞美桓叔德美广大,声名远播。诗人用这样的方式来讽刺昭公,讽刺他处于危险之中,尚且浑然不觉。希望昭侯能回归大一统治道——固本培元,修明政教。
《毛诗序》云:“《椒聊》,刺晋昭公也。君子见沃之盛强,能修其政,知其蕃衍盛大,子孙将有晋国焉。”《椒聊》这首诗,是讽刺晋昭公。晋国的君子贤人看到沃国日益强盛,桓叔能修明政教,预知其后代将繁衍昌盛,子孙终将夺取晋国政权。而昭公却未能察觉这一趋势,因此作诗讽刺他。《毛诗注疏》:“作《椒聊》诗者,刺晋昭公也。君子之人,见沃国之盛强,桓叔能修其政教,知其后世稍复蕃衍盛大,子孙将并有晋国焉。昭公不知,故剌之。”
事实上,沃国从强盛到最终据晋为己有,经历三代人相当长的拉锯战。最后才在公元前679年,曲沃桓叔之孙曲沃武公讨伐晋侯缗,灭亡了晋。武公用晋国的全部宝器贿赂周釐王,于是釐王任命武公为晋国君,位列诸侯,这样武公就把整个晋国吞并了。《史记·晋世家》:“晋侯二十八年,齐桓公始霸。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尽以其宝器赂献于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于是尽晋地而有之。”
诗首章云:“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毛诗注疏》解释说:花椒本是芳香浓郁却果实稀少的植物,如今一簇花椒的果实竟繁茂到能装满一升,实在异乎寻常。诗人以此来喻指桓叔,作为晋君支系子孙如此众多,同样超乎常态。桓叔子孙既已繁盛,其自身又有美德,那些称赞桓叔的人都说他体貌盛壮,德行广大,没有结党营私的恶行。正如花椒的香气日益远播,桓叔的德行愈发广博。桓叔子孙既多,德行又广,必将兼并晋国,而昭公却浑然不觉。“椒之性芬香而少实,今椒聊一捄之实,乃蕃衍满于一升甚多,非其常,以兴桓叔,晋君之支别,今子孙众多,亦非其常也。桓叔子孙既多,又有美德,彼己是子谓桓叔,其人形貌盛壮,德美广大,无朋党阿比之恶行也。椒之香气日益长远,以兴桓叔之德弥益广博,桓叔子孙既多,德益广博,必将并有晋国,而昭公不知,故刺之。”
本诗影响所及,后世以椒比喻多子吉祥。程俊英、蒋见元写道:“椒多子,汉朝人就将皇后住的房屋称为椒房,取其多子吉祥之意。应勋《风俗通》:‘汉官仪,皇后称椒房,取其蕃实之义也。《诗》曰: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后汉书·第五伦传》:‘窦宪椒房之亲。’注:‘后妃以椒涂壁,取其繁衍多子,故曰椒房’”(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337页)
经文:
椒聊之实,蕃衍盈
语译:
花椒芳香结籽多,一簇结籽一升多。桓叔子孙真是多,容貌佼好德广博。阵阵椒香随风传,德行随之流行远。
花椒芳香结籽多,一簇结籽一捧多。桓叔子孙真是多,身材高大又仁厚。阵阵椒香随风传,美德随之流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