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5-07-13
经义:
周灵王(公元前572-545年在位)聪慧非凡的太子晋早已成为神话,以王子乔闻名。他被武则天称为升仙太子。699年,武则天曾赴今河南偃师东南的缑(gōu)山谒升仙太子庙,立升仙太子碑,并书《升仙太子碑并序》。
西汉刘向《列仙传》记载了太子晋升仙的美丽神话及升仙太子庙的由来: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晋。喜欢吹笙奏出凤凰般的鸣叫声。后来在伊水和洛水间出游,道士浮丘公接他到嵩山上。三十年后有人来山上找他,他见到桓良说:“告诉我家里人,七月七日在缑氏山顶上等我。”约定时至,王子乔果然乘着白鹤停驻在山头,但家人只能远远看着,谁也不能去到他那里。王子乔举起手向在场的家人致谢,几天后飘然而去。于是人们在缑氏山脚和嵩山顶上为他立了祠庙。《列仙传·卷上》:“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亦立祠于缑氏山下,及嵩高首焉。
从汉代至唐代太子晋的祠能香火不断,足见其在民间的影响力。
或许是受太子晋升仙神话的影响,学人多有将《逸周书·太子晋》归入小说家者,甚至有人认为其内容荒诞不经。清代文学家谢墉《刊卢文弨校定逸周书序》说:“若《太子晋》一篇,尤为荒诞,体格亦卑弱不振,不待明眼人始辨之也。”这是有失偏颇的。因为除了太子晋预知自己死期外,本篇都是十分严肃的修齐治平之道。与《国语·周语下·太子晋谏灵王壅谷水》相参阅,可知太子晋是一位饱读诗书,通达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贤者,根本不是什么小说传奇中的人物。清代学者唐大沛指出:“谢(墉)所谓诞者,以太子晋预知死期耳。不知古来神圣之人类能先知,即武王亦云‘惟二圣告朕灵期’,何诞之有?所谓陋者,只太师‘何举足骤’及‘天寒足跔’一二戏言耳。不审篇中论古帝王皆有让,即欹词诗亦属雅音,何陋之有?”(黄怀信等撰:《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2页)
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志氏姓》中,对于太子晋的生平记载较为平实精当,其中提到,当孔子听说太子晋早卒,感叹天杀吾君。当时周朝衰势已不可收拾,天下失序,难怪孔子有此叹!原文如下:“周灵王之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谷、雒水斗(斗,两水相激——笔者注),将毁王宫,王欲壅(壅,堵塞——笔者注)之。太子晋谏,以为不顺天心,不若修政。晋平公使叔誉聘于周,见太子,与之言,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归告平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誉弗能与言,君请事之。’平公遣师旷见太子晋。太子晋与语,师旷服德,深相结也。乃问旷曰:‘吾闻太师能知人年之长短。’师旷对曰:‘汝色赤白,汝声清汗(清汗,指声音散而不收——笔者注),火色不寿。’晋曰:‘然。吾后三年将上宾于帝,汝慎无言,殃将及汝。’其后三年而太子死。孔子闻之曰:‘惜夫!杀吾君也。’世人以其豫自知去期,故传称王子乔仙。仙之后,其嗣避周难于晋,家于平阳,因氏王氏。其后子孙世喜养性神仙之术。”
经文:
师旷见太子,称曰:“吾闻王子之语,
师旷曰:“吾闻王子,
师旷
师旷告善。又称曰:“
师旷
语译:
晋平公遣叔誉聘问于周,见到太子晋,五次提问都理屈词穷,铩羽而归,没有完成使命。回来报告平公说:“灵王太子晋年方十五,而我无法与其对话。请君主把声就、复与的土地归还周,如果您不归还,等晋践天子位,他将因此诛杀我们。”晋平公准备归还,师旷不认可,说:“请派我这个盲臣再去与太子晋谈判,如果他能说服我,再归还不迟。”
师旷见到太子晋,主动发问:“我听闻太子之言,高于泰山,夜不成寐,昼不能安,不远千里,前来求教。”太子应答:“我听说太师您要来,既高兴又恐惧。我年纪幼小,见了您心怀敬畏,十分恐惧,把我想要说的全忘光了。”
师旷说:“我听说王子是古道君子,大智若愚,大成不骄,因此从晋国一路过来,毫不疲倦。”王子回应说:“古道君子,行而无行,天下再大,险阻再多,都会畅行无阻,百姓欢喜,不计远近,都会前来投奔,远朋悦同道,天涯若比邻。”
师旷称赞说得好。又问:“古道君子,堪为楷模,从舜以来,都有谁值得称道呢?”王子回应说:“大舜的高度是天,大舜安住本分造福天下,能抚育四方全体归仁,因此可称之为天。大禹的高度是圣,不辞劳苦而造福天下,使自私之人必得改正,因此可称之为圣。至于文王,以仁为知,以惠为行,三分天下有其二,依然谦卑恭敬,事奉商邦君主,拥有民心而甘愿身陷囹圄,因此可称之为仁。武王的高度是义,杀商纣一人而造福天下,令所有族群各得其所,因此可称之为义。”
师旷称赞说得好。又问道:“宣扬正名、辨别天命,不同族群分封教化,王侯君主公卿大夫等等,以何为尊,以何为上?”王子回应说:“人们生来重视大丈夫,称之为胄子;胄子长大能做事堪任官,称之为士;士若能率众协同合作,称之为伯;伯若能化导百姓向善,以身作则使民和谐,称之为公;公若能建立教化体系安民化民,符合天道法则,称之为侯;侯感召聚集人数多的,称之为君;君的德行深广,分封诸侯并且互相信任,称之为予一人;德行之风通达四海的,称之为天子;到达四荒的称之为天王;四荒之人都主动前来朝觐,天下没有丝毫怨恨不满的,称之为帝。”
师旷肃然起敬。又问:“温和恭敬敦厚敏锐,恒持正德从不改变,了解万物通达人心,谦卑修学向上升进,辅佐天子治理天下,最终登上天子之位,自古以来有谁?”王子回应说:“庄严伟岸虞舜,光明普照天地,树仁义制法度,万物勃发生机,承天命均财物,众生神采奕奕,除了舜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