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5-07-12
经义:
《周书序》对于本篇轻描淡写:芮伯参考古事而作训诫,想把厉王引向善政,以及让执政大臣都反省自身,因此作了《芮良夫》。“芮伯稽古,作训,纳王于善,暨执政小臣咸省厥躬,作《芮良夫》。”
事实上,历史上很少有这样严厉的对国家元首的批评警告。不幸的是,芮良夫的警告都应验了!
周厉王是西周末年有名的暴君。他和执政大臣经济上只会压榨百姓,涸泽而渔,结果人民财力枯竭,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不悬崖勒马,反而变本加厉。执政者苟且偷安,政以贿成,“贤智箝口,小人鼓舌”,最后国民暴动,厉王本人则逃到了彘地。
历史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违背民意、压制民意者终将自食其果。只有通过制度化、法制化渠道让民意上达中央,才能上下同心,将社会凝聚成一个良性发展的有机整体。
对于周厉王为政暴虐,奢侈专断导致的民怨沸腾,厉王的处理方式是找来一位卫国巫师,让他负责监视非议王的人。凡是报告上来属于这种罪的都杀掉,结果国人都不敢说话,到了道路以目的程度。厉王对此很满意,还对劝谏他的卿大夫召公表功,召公告诫他,没有制度化的民意表达渠道,防民之口极其危险。召公说:“这是因为您把人民的嘴堵起来了。堵人民的嘴比堵塞大河还要危险。河被堵塞会决堤泛滥,伤人肯定很多,人民也是一样的。所以治水者要对水加以疏导,管理人民者要让他们畅所欲言。因此天子为了了解下情,要让上至公卿下至列士都献诗,让盲乐师献曲,让史官献书,让师规诫,让无眼珠的盲人赋士人所献的诗,让有眼珠的盲人讽诵规谏之语,让百工劝谏,让庶人街谈巷议,让近臣都来规谏,让亲戚补察过失,让乐师和史官来教诲,让老年者来结合整理,而后由帝王斟酌采纳,所以政事得以施行而不违背情理。人民有嘴,就像土地上的山川是财货之源,平原沃野是衣食之源。让人开口讲话,好事坏事都能反映出来。做好事而防备坏事,是财货和衣食的真正来源。人民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讲,才能把事办好。如果把他们的嘴堵起来,又怎么能够长久呢?”但厉王就是不听。国内没有人敢讲真话,过了三年,民众一起叛乱,厉王逃亡。《史记·周本纪》引召公语:“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为了混淆视听,“贤智箝口”,任何时代都不缺摇唇鼓舌说空话,将牛皮吹破天的谄媚小人。如果我们重用这些人,“以言取人”,结果必然是自说自话一事无成——警惕啊,世人!
经文:
呜呼!
呜呼!
我闻曰:
语译:
呜呼!家畜能够被人驯服,野兽见人就跑,不是家畜和野兽的本性有变化,而是在于人的干预,百姓也是如此。现今你的执政大臣只以贪利奉承对待君王,不尽心于德行善政以预防灾难。致使下面民怨丛生,财力枯竭,手足无措,不堪奉上,岂会不作乱吗?凭我小臣良夫所见,天下有封土的国君,他的道德不够深远广大,就不可能一代一代传续下去。这正是君王的忧患,它来自君王的大臣和百姓。
呜呼!你的这些执政朋党小人,都要涤荡邪心,改正恶行,深切忏悔,以保平安。你们如果执迷不悟,将来不要后悔,其后果不堪设想,更何况这些小人呢。灾祸来自你们自己的疏忽,错误来自你们自己的轻视,如果心里不重视,就会埋藏祸根。你们这些执政小人不行善道,只求苟且偷安,爵以贿成,导致贤智闭口不言以逃避祸事,让小人们摇唇鼓舌而获取利益。君子沉默不语以避祸,小人摇唇鼓舌以求利,虽然两种人都各得其所,但这样的世道实在令人悲哀呀!
我听说,以言辞取用人,人就会修饰他的言辞;以行动取用人,人就会竭尽全力做事,修饰言辞没有用处,努力工作必有成果。正是你们这些小人,伪装言辞来侍奉君王,并且广有门徒。君王表面风光,最终不会取得效用,表面进行掩盖,最终必将颠覆。你们自以为还有余力,我认为你们力量不足。只有认真反省你们的德行,才能防备你们的灾难。灾难到了才后悔,后悔怎么来得及?别说是我咒你们,那是你们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