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苏联、魏国败亡的前车之鉴(《国风·魏风·园有桃》)

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7-08

经义: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除了经济军事等方面,最重要的是社会教化层面。若一个国家没有自主的学术体系,共同的基本认知,乃至一味仰仗他国的文化输出,这是极为危险的。前苏联的覆亡可说是前车之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实力弱小,而是理论活力丧失,迷信西方学术思想,盲目听从西方!

今天,俄乌冲突的隆隆炮声,让许多曾深信西方一切都先进的国人,不得不直面现实——这是他们的“梦醒时分”!

《魏风》的《葛屦》和《汾沮洳》,为我们再现了两千多年前魏人的生活,他们冬天还穿着夏葛凉鞋,魏君亲自到汾河低湿之地采菜、采桑、采药。此篇《园有桃》,我们又读到魏人食桃充饥,魏国以狭隘之地,在诸侯环伺之下,确有生存的难题。但魏君不谋强国之道,不能施行好的政策和教化,结果只会越来越弱小,魏有大夫心忧祖国,作《园有桃》一诗,讥刺魏君不知为政之要。《毛诗序》:“《园有桃》,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诗也。”

诗首章云:“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毛诗注疏》依毛传解释说,园中生长着桃树,摘取果实为佳肴,诗人以此来起兴,喻指国家拥有百姓,民力可以为君所任用。如今魏君不任用民力,又不施德政、行教化,致使国势日渐衰微,因此大夫深感忧虑,诉说内心忧思,通过歌谣抒发胸中郁闷——不理解我的人,见我无故吟唱,便指责我对国君政务懈怠,故而那些人说:“国君的作为难道有错吗?你这些歌,究竟想说什么?”他们不了解我责备我,而我内心的忧思,又有谁能真正明白?既然无人理解,或许诽谤将使我获罪,其中缘由谁能知晓?我或许应当停止,不再纠结此事。“园有桃,得其实为之殽,以兴国有民,得其力为君用。今魏君不用民力,又不施德教,使国日以侵削,故大夫忧之,言己心之忧矣,我遂歌而且谣,以写中心之忧。不知我者,见我无故歌谣,谓我于君事也骄逸然,故彼人又言云:‘君之行是哉!子之歌谣,欲何其为乎?’彼人既不知我而责我矣,而我心之忧矣,其谁能知之?既无知我者,或谤我使我得罪,其有谁能知之?我盖欲亦自止,勿复思念之。”

对于此诗,郑玄的看法稍有不同,他认为摘桃为食的是魏君,魏君为减轻税赋,少向百姓索取,竟然自己摘桃而食。作为君主,他不懂得治国政教,才导致无力抗敌,国家被侵犯。郑玄笺注:“魏君薄公税,省国用,不取于民,食园桃而已。不施德教,民无以战,其侵削之由,由是也。”

因此,魏大夫忧心忡忡,担忧国运,但国内又有谁能懂他呢?不知我者,以为我骄纵,以为我欠中正。大夫的忧思无人能解,其忠言无人愿听,唯有将一腔孤愤化作泣血诗篇。

经文:

园有桃,其实之。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亦勿思!

园有,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语译:

园里桃树结满桃,桃子熟了是佳肴。我的内心多忧伤,唱起歌谣解烦恼。不懂不解我的人,他们说我太骄傲。君主如此正确呀,你唱这些没必要。我的内心多忧伤,有谁了解谁知道?没人懂我太烦恼,不再想它好不好。

园里枣树长满枣,枣子熟了能吃饱。我的内心多忧伤,姑且外出去行游。不懂不解我的人,说我行事违常道。君主如此正确呀,你唱这些没必要。我的内心多忧伤,有谁了解谁知道?没人懂我太烦恼,不再想它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