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子应当尽到作为人子的责任(《国风·齐风·猗嗟》)

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6-26

经义:

鲁庄公是鲁国第十六任君主,公元前693年至公元前662年在位。他是鲁桓公与齐国文姜所生,所以齐人作《猗嗟》称其为“我甥”。

在鲁国历史上,庄公是较有作为的一位国君。《史记·刺客列传》称“庄公好力”,他不仅自己勇武过人,技艺超群,还任用曹刿、曹沫这些勇武之士,不惧强齐,内政外事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难怪孔子感叹:“《猗嗟》,吾喜之。”“《猗嗟》‘四矢反,以御乱。’吾喜之。”(《孔子诗论》)

然而齐国诗人在赞美鲁庄公的同时,仍埋怨他不能用礼法约束防范自己的母亲(指庄公之母文姜与齐襄公私通之事),没有尽到作为儿子的本分。因其母与齐襄公的丑事,让人对庄公的血统都产生怀疑,人们甚至以为他是齐侯的儿子。《毛诗序》云:“《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然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

《毛诗注疏》指出,齐人看到庄公的母亲文姜与齐襄公淫乱,就推测鲁庄公是齐侯之子,这是极其可耻的事情,所以齐国人作这首诗讽刺他。按照礼制,丈夫死后,妇人应当听从儿子的安排,儿子应当防范母亲发生奸淫之事。鲁庄公不能防范和禁止文姜淫乱,丧失了做儿子的本分。诗中说的“猗嗟”,是叹息哀伤的话。诗里描述他身材高大、容貌俊美、步履姿态优雅,这说明他有美好的仪表。说他擅长舞蹈和射箭,这说明他有高超的技艺。诗中又讲“展我甥兮”,这是否认当时人们认为鲁庄公是齐侯儿子的说法。因为这首诗是齐国人创作的,所以把它归属于《齐风》。“见其母与齐淫,谓为齐侯种胤,是其可耻之甚,故齐人作此诗以刺之也。礼,妇人夫死从子,子当防母奸淫。庄公不能防禁,是失为人子之道。经言‘猗嗟’,是叹伤之言也。言其形貌之长,面目之美,善于趋步,是有威仪也。言其善舞善射,是有技艺也。言‘展我甥兮’,拒时人以为齐侯之子也。以其齐人所作,故系之于齐。”

诗首章云:“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这是齐国人哀伤鲁庄公失职。诗言:哎呀,看这位庄公的容貌多么俊美出众,他身材修长而美好。那饱满而好看的是他高阔上扬的额头,还有那明亮的眼睛和飞扬的眉毛。他步履巧妙,举动从容有度,射箭更是技艺精湛啊!庄公的仪表风度、技艺本领如此美好,却不能约束防范他的母亲,使其与人淫乱,这真是令人叹息哀伤啊。《毛诗注疏》:“齐人伤鲁庄公。猗嗟此庄公之貌甚昌盛兮,其形状颀然而长好兮。抑然而美者其额上扬广兮,又有美目扬眉兮。巧为趋步,其举动跄然兮,射则大善兮。威仪技艺,其美如此,而不能防闲其母,使之淫乱,是其可嗟伤也。”

作为末篇,《猗嗟》是《齐风》的最后一声叹息,是赞美背后的遗憾。庄公仪态非凡,勇武过人。他如果能够约束其母,尽到人子的责任,将是齐国之幸,鲁国之幸!

经文:

猗嗟昌兮,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兮。

猗嗟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不出兮,我甥兮。

猗嗟兮,清扬兮。舞则兮,射则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语译:

庄公健壮又好看,身材修长长得高。他的额头宽又宽,美目顾盼神采扬。步伐矫健又敏捷,他的箭法真高超!

庄公强壮有光采,美目如水清又澈。他的射礼已完成,终日打靶有勇力。箭箭不离靶中心,真是齐国好外甥!

庄公玉树临风前,温润和婉眉目清。舞艺美好又出众,射箭支支全射中。四箭反复全射中,御敌防乱保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