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事(《国风·齐风·敝笱》)

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6-25

经义:

在中国历史上,齐国的文姜同夏代的末喜、商代的妲己和周代的褒姒一样,被认为是祸国殃民女人的典型。在刘向《列女传》中,文姜被列入《孽嬖传》。孽嬖(音niè bì),指被君主宠信而得势的女人,她们因为不守礼法而乱国亡家。

古语说,“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事”“妻贤夫祸少,好妻胜良药”“家有贤妻,兴旺三代”。这些话无论对于国家、小家,还是对于今人、古人,都是正确的。文姜不遵守基本的人伦道德,与兄长乱伦,违反基本的国家法度,无故回娘家齐国,最终导致其夫鲁桓公被杀的惨剧。

《齐风》共有十一首诗,竟有三首为讽刺襄公与文姜兄妹的不伦淫乱而作,分别为《南山》《敝笱》和《载驱》。《毛诗序》云:“《敝笱》,刺文姜也。齐人恶鲁桓公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淫乱,为二国患焉。”《毛诗注疏》解释说,创作《敝笱》这首诗,是为了讽刺文姜。之所以讽刺她,因为文姜是鲁桓公夫人,齐国人憎恶鲁桓公作为丈夫太过软弱,不能约束文姜,让她回齐国与兄长淫乱,成为两国祸患,因而作诗讽刺。文姜的淫乱,实由鲁桓公的软弱所致。全诗三章,都是通过谴责鲁桓公来讽刺文姜的。“作《敝笱》诗者,刺文姜也。所以刺之者,文姜是鲁桓公夫人,齐人恶鲁桓公为夫微弱,不能防闲文姜,使至于齐,与兄淫乱,为二国之患焉,故刺之也。文姜淫乱,由鲁桓微弱使然。经三章,皆是恶鲁桓以刺文姜之辞。”

诗的首章:“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毛诗注疏》依毛传解释说,“笱”是捕鱼的工具。破旧的渔笱搁在鱼梁上,它面对的却是鲂鳏之类的大鱼,这破损的渔具根本困不住它们,以此比喻软弱的鲁桓公面对强大齐国的妇人文姜,根本无力管束,讽刺鲁桓公的懦弱无能。诗中进一步说明文姜难以管束的原因,当文姜刚嫁到鲁国时,跟随她的齐国侍从人员多如云,正是这种强大的势力使鲁桓公无法制约她。“毛以为,笱者捕鱼之器。弊败之笱在于鱼梁,其鱼乃是鲂鳏之大鱼,非弊败之笱所能制,以喻微弱之君为其夫婿,其妻乃是强盛之齐女,非微弱之夫所能制,刺鲁桓之微弱,不能制文姜也。又言文姜难制之意。齐子文姜初归于鲁国止,其从者庶姜庶士,其数众多如云然,以此强盛,故鲁桓不能禁也。”

春秋中叶以后,齐鲁两国王室因为地缘关系多有联姻,形成了密切的政治联盟。由于齐国国势强大,齐国女子嫁到鲁国,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诗以敝笱在梁起兴,破鱼篓放在河梁上,本来是为了捕鱼的,可是鱼篓破了,拦不住大鱼。破鱼篓的无力喻指鲁桓公的懦弱无能,同时,这破鱼篓也暗示着当时礼崩乐坏,文姜和襄公犹如诗中的鱼,他们游离于礼法之外,兄妹淫乱,为人所不齿。

最后,齐襄公与鲁桓公皆不得善终。这也是现世的因果报应!

经文: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语译:

破鱼篓在鱼梁上,鲂鱼鳏鱼游过网,鲁齐两国结姻亲。齐子文姜嫁鲁君,她的随从多如云。

破鱼篓在鱼梁上,鲂鱼鱮鱼游过网,鲁齐两国结姻亲。齐子文姜嫁鲁君,她的随从多如雨。

破鱼篓在鱼梁上,鱼儿游来又游去,鲁齐两国结姻亲。齐子文姜嫁鲁君,她的随从多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