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守社会规范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国风·郑风·东门之墠》)

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5-21

经义:

上篇《丰》和本篇《东门之墠》,都是讽刺郑昭公时社会混乱,婚姻之道缺,《丰》篇描述了男子以礼亲迎,女子违礼不嫁的场景。《东门之墠》则描述了男女不行婚姻六礼,私自奸通,越礼相就。读《诗经》诸篇,淫奔已成为乱世的标签,卫之宣惠之世,《桑中》刺卿大夫桑野淫奔;周桓王之时,《大车》刺周大夫男女淫奔。此篇《东门之墠》,《毛诗序》云:“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

本篇两章,西汉毛亨与东汉郑玄的解释不同。诗首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毛传认为,东门外有祭祀土坛,经过修整后地面平坦,行走自然容易。而山坡上茜草丛生,多有阻碍,攀登就很艰难。意在说明:人行于东门坛上易,登茜草山坡则难,诗以此起兴,喻指婚姻之道,合乎礼仪则易,悖离礼法则难。婚姻大事必以礼,若依礼而行,就如同住得近,结成婚姻也容易。如果不依礼,即使住得再近,也如同远隔千里,终究不能成婚。现今郑国女子竟有不待六礼而欲私奔者,所以选取此诗讽喻郑国社会的淫乱之风。《毛诗注疏》:“毛以为,东门之坛,除地町町(町町,zhèng zhèng,平坦的样子——笔者注),其践履则易。茹藘在阪,则为碍阻,其登陟则难。言人之行者,践东门之坛则易,登茹藘在阪则难越,以兴为婚姻者,得礼则易,不得礼则难。婚姻之际,非礼不可。若得礼,其室则近,人得相从易,可为婚姻。若不得礼,则室虽相近,其人甚远,不可为婚矣。是男女之交,不可无礼。今郑国之女,有不待礼而奔男者,故举之以剌当时之淫乱也。”

而郑玄笺注认为,这是一位女子想和男子私奔之诗。东门外有平坦的祭坛,坛边山坡遍生茜草。女子说这里禁防疏浅易于逾越,暗指自己虽在父兄管束之下,有家规不严易于私逃。唯怨男子不来相迎,即使居所邻近也犹隔山海,郑国女子不待亲迎之礼一心想私奔,故作诗讽刺。《毛诗注疏》:“郑以为,女欲奔男之辞。东门之外有坛,坛之边有阪,茹藘之草生于阪上。女言东门之外有坛,茹藘在于阪上,其为禁难浅矣,言其易越而出,兴己是未嫁之女,父兄之禁难亦浅矣,言其易可以奔男。止,自男不来迎己耳。又言己所欲奔之男,其室去此则近,为不来迎己,虽近难见,其人甚远,不可得从也。欲使此男迎己,己则从之,是不待礼而相奔,故剌之。”

在译文中,我们从毛传。因为毛亨作传多合乎历史事实,且直接传自先圣,学有所本。三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亨。亨作《诂训传》以授毛苌。”

《荀子·修身篇》说:“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谨守社会规范是人生的第一要义。就如同走过东门之坛,杂草已除,平坦易行。相反,不守礼法规范就如同走过杂草丛生的土坡——二者孰易孰难,再清楚不过了。

经文: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语译:

东门之坛平又宽,茜草满坡行路难,依礼容易违礼难。你家离我这么近,你人怎么那么远。

东门栗树任人取,生在陋家采也难,依礼容易违礼难。难道是我不想你,是你不肯来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