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4-14
经义:
没有人愿意重蹈覆辙,历史悲剧却常常重演。
卫国宣公、惠公之时,男女相奔,从《鄘风·桑中》和《卫风·氓》中可见一斑。卫国国君好色失礼,卿大夫桑野淫奔,国人上行下效,礼法混乱,卫国从诸侯之长沦为各国交相侵伐的对象,它的衰落改变了东周政治格局——当时卫国已无力拱卫周天子。
周王朝的衰微与卫国的衰亡轨迹何其相似,《王风·大车》让我们体悟到鄘卫风中同样的诗情,《毛诗序》说:“《大车》,刺周大夫也。礼义陵迟,男女淫奔,故陈古以刺今,大夫不能听男女之讼焉。”家庭失序,男女淫乱,成为亡国的前奏!“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古今皆然!
上篇《采葛》言桓王时,政事不明,贤臣大夫被遣出使,恐惧谗言,人人自危。此篇《大车》,诗人看到在朝堂的周大夫身居高位,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导致礼义陵迟,社会混乱。诗人不由得想起古之大夫,他们威仪赫赫,乘大车华服巡行邦国,深入基层解决家庭纠纷,传播正气;再看如今,世风日下,男女淫奔,室家难安——国之根本已开始动摇。
穿越数千年时空,让我们回归西周天下一统的盛世。周王派大夫乘车巡视各诸侯国,车轮发出威严的摩擦声。大夫身着青色礼服,颜色如同初生的芦荻般青翠。他们公开裁决男女之间的诉讼,时人对他们心存敬畏。即使有女子想要私奔,也会对男子说:“难道我不想与你非礼相好吗?只是畏惧大夫的政令,他们一定会治我们的罪,所以不敢妄为。”不难看出,以前王朝政令教化通行,大夫能如此使百姓敬畏。而现今的大夫却做不到这样,难怪诗人陈述古事讽刺之。《毛诗注疏》“言古者大夫乘大车而行,其声槛槛然。身服毳冕之衣,其有青色者,如菼草之色。乘大车、服毳冕巡行邦国,决男女之讼,于时男女莫不畏之。有女欲奔者,谓男子云:‘我岂不于汝思为无礼之交与?畏子大夫之政,必将罪我,故不敢也。’古之大夫使民畏之若此。今之大夫不能然,故陈古以刺之也。”
《大车》最后一章“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被后世文人演义出太多故事,其中息君夫妇同日自杀的故事被刘向写入了《列女传》。尽管据《左传·鲁庄公十四年》所载,息夫人(息妫)并未殉情而死,她还为楚王生了两个孩子,其中之一就是楚成王。不过历史上的息妫也是一位坚贞女子,她嫁楚文王后从不主动开口说话。楚文王问其故,她回答:“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唐代王维后来作诗赞曰:“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列女传·贞顺传》中息夫人的故事十分感人,录在这里。
楚国消灭息国,俘虏了息国君主,让他担任守人,楚王将息夫人纳入后宫。有一天,趁楚王出游的机会,息夫人逃出宫见到息君,对他说:“人终有一死,何苦这样受辱?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您,宁死也不愿改嫁他人。与其生而别离,何如共赴黄泉?”并作诗说:“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试图劝阻,但夫人心意已决,当即自尽。息君见状亦随之自刎。楚王感佩息夫人坚守节义,便以诸侯之礼将二人合葬。“楚伐息,破之,虏其君,使守门,将妻其夫人而纳之于宫。楚王出游,夫人遂出见息君,谓之曰:‘人生要一死而已,何至自苦?妾无须臾而忘君也,终不以身更贰醮(醮,jiào,古代婚娶时用酒祭神的礼仪,后引申为婚配——笔者注),生离于地上,岂如死归于地下哉?’乃作诗曰:‘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息君止之,夫人不听,遂自杀。息君亦自杀,同日俱死。楚王贤其夫人守节有义,乃以诸侯之礼合而葬之。”
经文:
大车
语译:
大车驶过声坎坎,大夫身着青毳衣。威仪有声断思欲,难道是我不想你,敬畏大夫难越礼。
大车沉重车行慢,大夫身着红毳衣。威仪有声断思欲,难道是我不想你,敬畏大夫不敢奔。
夫妇守礼异室居,死后方得葬一起。大车毳冕自威仪,如今大夫别不信,天上皎日为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