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2-27
经义:
本诗讽刺了卫国第十六位国君卫惠公。他与其父卫宣公、其子卫懿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三代昏君。
卫惠公少年即位,却不虚心学习治国理政的方法。华服在身,傲慢无礼,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所以卫国大夫作此诗以讽刺之。《毛诗序》云:“《芄兰》,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郑玄笺注云:“惠公以幼童即位,自谓有才能,而骄慢于大臣,但习威仪,不知为政以礼。”
这一解释符合诗中的“童子”身份,也符合历史事实。《左传·闵公二年》明确记载,惠公初继位时年纪尚小。据推算惠公当时只有十五六岁。
当初,卫宣公和夷姜私通生下伋,长大后为伋娶齐国女子。宣公见齐女貌美就自己娶了,是为宣姜,宣姜生下了寿和朔。宣公是在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冬天即位的,假设他在即位后的第二年娶的宣姜,那么到鲁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宣公去世、惠公即位时,已经过去了19年。而公子朔还有一个哥哥寿,所以宣公约在即位后三四年才生了惠公,据此推算惠公即位时也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毛诗注疏》:“经言童子,则惠公时仍幼童。童者,未成人之称,年十九以下皆是也。闵二年《左传》曰:‘初,惠公之即位也少。’杜预云:‘盖年十五六。’杜氏以传言‘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伋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娶之。生寿及朔’。言为之娶于齐,则宣公已即位也。宣公以隐四年冬立,假令五年即娶齐女,至桓十二年见经,凡十九年,而朔尚有兄寿,则宣公即位三四年始生惠公也,故疑为十五六也。”
卫惠公之世,经过庄公和宣公两代君主失道、失礼、失治,卫国已经在衰亡之路上渐行渐远。惠公即位后,没有直面卫国的问题,更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他只知戴着当时成年男子所佩戴的饰物,耀武扬威,全无心思学习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规范——礼法,这是十分危险的。
就如同我们今天一些人,看不到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一味照搬西方政府的治理经验,而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视而不见,更不用说深入其中弄清楚中国自己的模式和特色了——他们粗暴否定中国持续四千多年的成功治理经验,却以不可持续的“现代西方”为师。悲夫!
此诗题为《芄兰》,以芄兰起兴,这是因为芄兰柔弱,它一般在地上蔓延生长,得依傍才能站起。芄兰饱含着卫国人的一种期许,惠公少年为君,当如芄兰一样,柔润温良,懂得收敛。西汉毛亨传:“芄兰,草也。君子之德当柔润温良。”郑玄笺注:“芄兰柔弱,恒蔓延于地,有所依缘则起。兴者,喻幼稚之君,任用大臣,乃能成其政。”
假如卫惠公能以臣子为依傍,守礼法、行正道,贤能共治,勤政为民,卫国的局面或将改变;冰冷的历史现实是,惠公只知佩刀佩玉,在威仪上下功夫,虚有其表,忽视治国大法——卫国失去了重新振作起来的机会。
经文:
芄兰之叶,童子佩
语译:
芄兰温润枝条细,童子身佩成人觿。虽然身佩成人觿,怎如众臣有能力?佩刀瑞玉有身份,绅带摇曳风度显。徒有华饰善威仪,哪知为政须以礼。
芄兰阿娜枝条细,童子虽小身佩韘。虽然童子身佩韘,怎如众臣有实力?佩刀瑞玉有身份,绅带摇曳风度显。徒有华饰善威仪,哪知为政须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