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5-01-22
经义:
我们离《诗经》的时代太久远,古今人文观念的变化非常大。所以要读懂《诗经》必须回到古人的世界,返本才能开新——开出诗的意象中蕴含的千古真义。
本诗标题“蝃蝀”,读作dì dōng,是彩虹的意思。与现代人对彩虹的浪漫观念相反,在古人那里,彩虹是一种恶兆,代表着邪淫之气。东汉刘熙《释名》中解释说,虹,得名于“攻”,纯的阳气攻击阴气。太阳居西方的时候,它每每出现在东方,吸饮东方水上的雾气;虹出现在西方的时候叫“升”,是朝阳开始升起时出现的。又叫“美人”,夫妇不和,男女之间关系杂乱无序,淫乱的风气盛行,男人喜欢女人,女性爱慕男性,因而常常私奔的时候,这种阴阳之气就盛。《释名·释天第一》:“虹,阳气之动也。虹,攻也,纯阳攻阴气也。又曰蝃蝀,其见,每于日在西而见于东,啜饮东方之水也。见于西方曰‘升’,朝日始升而出见也。又曰美人,阴阳不和,婚姻错乱,淫风流行,男美于女,女美于男,互相奔随之时,则此气盛。”东汉蔡邕《月令章句》的解释大致相同:“夫阴阳不和,婚姻失序,即生此气。”
另外,我们还要知道,古代婚姻不只是两情相悦的私事,而是整个家族的社会事务。所以先民重视婚礼在程序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媒人为中介的六个礼仪程序缺一不可。若男女私定终身,会被世人看不起。孟子讲过,男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希望给他找一个好妻子,女子一生下来,父母便希望给她找个好夫家。此心天下爹娘都有。但如果不等父母的安排,媒人的介绍,就自己钻洞扒缝互相偷看,甚至翻墙越壁去私会,那么世人都会鄙视她们。《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理解了上面的文化背景,我们方能读懂《蝃蝀》。
从上篇《定之方中》可知,卫文公在卫国的废墟之上艰难复国,他徙楚丘,建城市,营宫室,赢得了卫国百姓的支持和爱戴,卫国日渐富强起来。然而,复兴卫国不只是建城修宫,更重要的是卫文公能化民成俗,使社会风气为之一变!
卫国自庄公至懿公之世,历经百年,也是其沉沦的百年。卫国君主们骄奢乱礼,不修德政,淫风盛行。如何匡正长达百年的卫国积弊?《礼记·大学》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蝃蝀》作者以诗性语言向我们阐释了上述道理。
《毛诗序》:“《蝃蝀》,止奔也。卫文公能以道化其民,淫奔之耻,国人不齿也。”卫文公能够制止当时淫奔的风俗,在社会上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百姓皆知耻明礼。《毛传》也说:“夫妇过礼则虹气盛,君子见戒而惧讳之,莫之敢指。”如果夫妇逾越礼制规范,做了出格的事,彩虹才会如此艳丽。君子看到彩虹出现,会心生畏惧,对于上天的告诫,不敢指指点点。
诗中有言,早上彩虹出现在西方,整个上午就会下雨。因为阴气至就会有雨,诗人用此自然现象来起兴。女子长大了就要嫁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所以又责备说,女子嫁人就要依礼而行,怎么可以为嫁人而淫奔呢?《毛诗注疏》:“言朝有升气于西方,终朝其必有雨。有隮气必有雨者,是气应自然,以兴女子生则必当嫁,亦性自然矣。故又责之,言女子生有适人之道,远其兄弟父母,何患于不嫁而为淫奔乎?”
对于淫奔的行为,卫人深以为耻,这是卫国革新的基础。
经文:
朝
乃如之人也,
语译:
一条彩虹出在东,没人敢指敬畏生,这个女子要私奔,远离父母和弟兄。
清晨彩虹出在西,整个早上会下雨,这个女子要私奔,远离父母和兄弟。
这么一个女子呀!一心成婚不顾礼,贞洁信用都不讲,不待父母议六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