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乱象常从内部开始(《国风·邶风·新台》)

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4-12-31

经义:

在人类文明史上,卫宣公(公元前718年—公元前700年在位)可谓淫乱无德的典型。像这样与母辈通奸,又娶儿媳的人世所少有。卫国长期的动乱皆起于家庭名分的混乱,难怪孔子说治卫,要从正名开始。

长期在卫国做官的子路曾问孔子,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从哪些事情做起呢?孔子回答,首先必须正名分,因为社会职位、职责不清,讲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才好。《论语·子路篇》:“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事实上不仅卫国,内因始终是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一个国家的乱象常从内部开始!

当初卫庄公不能教子以义方,致公子州吁骄奢淫逸,后弑杀其兄卫桓公。卫庄公没有教育好的孩子不止是州吁,还有卫宣公,卫宣公名姬晋,是州吁之弟,在州吁之乱后被迎立为君。卫宣公也是骄奢淫逸之徒。在《雄雉》中,我们看到卫宣公淫乱不恤国事,不顾国力,骄横而数起战事。在《匏有苦叶》中,我们看到卫宣公与父亲的妾夷姜通奸,并为淫乱。

此篇《新台》,卫宣公在淫乱之路上越走越远。卫宣公与夷姜所生之子伋成年后,向齐国求亲,齐女将嫁给公子伋,还没有到卫国,卫宣公听说齐女很美,于是筑台纳媳,筑的就是新台,纳的就是伋妻。《毛诗序》云:“《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筑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

卫宣公筑台纳媳的行为,引起了国人的厌恶和愤怒。诗中写宣公在茫茫河水之畔筑了一座辉煌的高台,以此高台来博娶齐女的欢心。水本是洁净之物,宣公却在洁净的水边为淫乱昏聩之事;齐女与公子伋有婚约,原以为要嫁的是翩翩佳公子,谁料却被宣公强娶。《毛诗注疏》云:“卫人恶公纳伋之妻,故言所要之处。云公新作高台,有泚然鲜明,在于河水弥弥之处,而要齐女以为淫昏也。水者所以絜汙秽,反于河上作台而为淫昏之行,是失其所也。又言齐女来嫁,本燕婉之人,是求欲以配伋,乃今为所要,反得行籧篨佞媚之行不少者之宣公,是非所求也。”

诗人以“籧篨”和“戚施”比喻宣公。毛亨以为二者是两种恶病的名字,前者不可以俯身,因为奉承人总要仰面察言观色,所以称“籧篨”;后者不能仰身,形容那些容貌上低三下四之人。而宣公兼而有之。

东汉薛君《韩诗章句》释“戚施”为蛤蟆,以此喻宣公同样恰如其分。《礼记·曲礼上》说过,人如果不知礼,即使能说话,不也是禽兽之心吗?正因为禽兽不知礼,所以才父子共妻。因此圣人制礼以教育人,使人人都有礼,知道自己有别于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聚麀,乱伦行为;麀,yōu,母鹿——笔者注)。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宣公无礼的行为与禽兽无异。正是他的禽兽之行,将卫进一步拖入了家国悲剧的深渊。

经文: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语译:

新台华丽又辉煌,台下河水满洋洋,本想要嫁少年郎,却是老丑邋遢样。

新台华丽高又高,台下河水满盈盈,本想要嫁如意郎,谁料老丑不像样。

布好渔网来捕鱼,未料鸿鸟来入网,本想要嫁如意郎,来个蛤蟆我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