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的衰落是不行贤能政治的结果(《国风·邶风·简兮》)

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4-12-10

经义:

如果说西方现代民主政治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那么中国贤能政治则历经四五千年而不衰。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选举制度仍具有明显的贤能政治特征,加拿大学者贝淡宁教授在《贤能政治》一书中曾作了很好的说明,该书由中信出版社2016年出版。

进而言之,中国古典政治理论主张“贤能立宪制”,包括国家元首天子在内,广泛吸纳自社会各阶层的贤能在礼法(道)的框架内行使政治权力。天子是天道正义与政治权力的象征,更需要他既有德行又有能力。《墨子·尚同下》指出:“是故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天子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天下,是以选择其次立为三公。”

卫国之所以陷入长期动荡,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不能用贤,不行贤能政治。卫宣公(公元前718年-公元前700年在位)时代,那些贤才只能充当低下的艺人,无法为朝廷效力。《毛诗序》说:“《简兮》,刺不用贤也。卫之贤者,仕于伶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郑玄注云:“伶官,乐官也。伶氏世掌乐官而善者焉,故后世多号乐官为伶官。”

读史可以明智。《诗经》编辑有序,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诗化的历史。《毛诗注疏》解释郑玄《诗谱·邶鄘卫谱》时指出组诗“《雄雉》《匏有苦叶》,序言宣公,举其始。《新台》《二子乘舟》复言宣公,详其终。则《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在其间,皆宣公诗也”。《雄雉》《匏有苦叶》述卫宣公不恤国事,军旅数起,且与夫人并为淫乱。《谷风》言上行下效影响了卫国的风气,此三篇皆言卫国国内。《式微》《旄丘》言卫国对外不能尽其“卫伯”之责,可谓内外皆靡废。造成卫国如此“式微”之态原因为何?《简兮》揭开了此问题冰山之一角。

毛诗传认为,卫不用贤者。对那些贤能之士,卫国是怎么使用的呢?祭山川之时派他们出使四方教授《万》舞。日上中天之时,在舞人队伍的最前头,亲自示范教习《万》舞。这样的贤者文武兼备,容貌端正,却只能在卫国的宗庙、公庭教习《万》舞,这是没有用好贤能呀!《毛诗注疏》云:“毛以为,言卫不用贤。有大德之人兮,大德之人兮,祭山川之时,乃使之于四方,行在《万》舞之位。又至于日之方中,教国子弟习乐之时,又使之在舞位之前行而处上头,亲为舞事以教之。此贤者既有大德,复容貌美大,俣俣(俣俣,yǔ yǔ,容貌端庄正大——笔者注)然,而君又使之在宗庙、公庭亲为《万》舞,是大失其所也。”

卫国所用皆《旄丘》所说的“狐裘蒙戎”、“昏乱之行”之辈。《简兮》诗云:“山有榛,隰有苓。”高山是榛树生长的地方,低洼之地是苓草生长之地,榛树和苓草各得其所,才是自然界最好的状态。国家治理亦如此,贤人得其位,国方得治。可是在卫国,贤者履贱职,小人处高位。卫国上有宣公淫乱朝堂,乱用军旅,下有小人当道,正是他们开始把卫国推向了“式微”之深渊。

春秋战国大争之世,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始成霸业。秦穆公重用了来自其他诸侯国的由余、百里奚、蹇叔、公孙支这类优秀人才,从而称霸“西戎”,为后来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卫国情况恰恰相反,长期不能重用贤能,导致国中贤者纷纷离开,楚材晋用。最著名的有商鞅、吕不韦,他们都在秦国创下了不世之功业。倘若当时卫君能重用他们呢?历史或将重写。

如何发现贤能,任用贤能,仅靠齐桓公、秦穆公等最高领导人一条渠道肯定是不够的。当代社会,发现和任用贤能,要依靠制度、法规和文化,关于培养、选拔人才的制度、法规和文化建设,我们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悲夫,卫国!悲夫,不能选贤任能之国!

经文: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右手秉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语译:

精挑细选选舞师,万舞即将要开始。红日升到中天时,舞师教习在前头。

容貌端庄有大德,庙堂庭前万舞演,动作有力如猛虎,手握缰绳如丝带。

左手执龠吹起来,右手雉尾挥起来。红光满面如赭涂,公侯连说快赐酒。

榛树生在高山顶,低洼之地生草苓。见此硕人吾思谁?西方贤者是我思。

如此贤能之硕人,西方朝堂事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