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大一统和平秩序(《国风·邶风·旄丘》)

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4-12-05

经义:

中国五千年历史大体可分为两大阶段,秦以前统一于诸侯,秦以后统一于郡县。无论是以诸侯国为基本行政单位,还是以县乡为基本行政单位,其文化教育,军事经济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一统于单一政治重心——这种大一统的政治体制与西方中世纪众多地方政权分立的政治形态迥异,也不同于古罗马帝国那样松散的政治共同体。中华大一统是东亚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各级政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据《礼记·王制》,夏商周三代的大一统行政机构主要包括六级(括号内为各级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分别是:

天下(天子)-州(方伯、州牧)-卒(正)-连(帅)-属(长)-诸侯国(诸侯)

当时天下共分为九个州,以千里王畿为中心,周围有八州。每州面积都是千里见方。州内分封百里见方的大诸侯国三十个,七十里见方的中等诸侯国六十个,五十里见方的小国一百二十个,一共二百一十个诸侯国。名山大泽不分封给诸侯。分封剩余的土地或作为附庸,或留待赏赐之用。王畿之外每州的一长官,称作方伯。一州之中,五个诸侯国为一属,设一属长;十个诸侯国为一连,设一连帅;三十个诸侯国为一卒,设一卒正;二百一十个诸侯国为一州,设一方伯。所以八州有八个方伯,五十六个卒正,一百六十个连帅,三百三十六个属长。《礼记·王制》:“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闲田……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

各州方伯作为王臣不仅要对天子负责,对州内各国还有拯救祸患、救济灾难、讨伐罪国之责。《左传·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弄清了夏商周三代大一统行政机构的设置,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黎国被赤狄侵占,黎侯流亡卫国时其大臣会作《旄丘》责备卫宣公。因为宣公不仅是卫国之君,同时还是方伯。现在黎侯遭遇失国之难,来到卫国寻求庇护和援助,卫国不能联合众诸侯为黎复国,其大臣当然会十分不满。《毛诗序》:“《旄丘》,责卫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开篇以旄丘之葛以喻,说明卫国及其连属之国当如葛蔓一样,同呼吸共患难。“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毛亨传云:“诸侯以国相连属,忧患相及,如葛之蔓延相连及也。”。

卫国君臣可能不会想到,卫宣公死后半个世纪,公元前660年,另一个赤狄国翟进攻卫国,杀死了玩物丧志、不得人心的卫懿公。数年后齐桓公承担起方伯职责,率领诸侯讨伐翟,替卫在楚丘筑城并立勤政的卫文公,卫国才得以稳定一时。

中外历史的一个普遍规律是:只有摆脱各自为政的部落主义,政教统一才能真正实现和平。读《旄丘》之恩怨,想到历史的因因果果,人事的盛衰兴亡,真让人感叹大一统和平秩序崩溃的无奈和悲剧——这种悲剧不仅是国家的,也是包括黎国诸臣在内我们每个人的!

今天,我们不仅要在国内维护政教大一统,还要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大一统和平秩序,救世界于绵延不断的战火——这是怎样漫长艰辛的前路啊!

经文: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也?必有也!何其久也?必有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语译:

旄丘上的葛藤呀,为何蔓延那么长?卫国的叔伯们呀,为何好久不相帮?

为何寓居在这里?卫有仁义必相帮。为何等待这么久,卫有仁德定帮忙。

大夫狐裘乱蓬蓬,乘车出行不向东,卫国的叔伯们呀,你们和我心不同。

忆昔曾经行小善,今乃苟且无德行,卫国诸臣叔伯啊,充耳装作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