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4-11-30
经义:
《邶风》之《绿衣》中,卫庄公好色失礼,乱夫人与小妾之序,为卫国长期动乱埋下伏笔。接下来《击鼓》中,公子州吁弑君篡位,他想转移国人注意力,竟然发动对外战争,结果引火烧身。在《雄雉》篇中,卫宣公立庶母夷姜为夫人,乱序又乱伦,更甚其父,于乱礼之路越行越远。从庄公到州吁再到宣公,卫国三代国君都如此荒淫无道,既乱家,更乱国——上行下效,其行为带坏了整个卫国的社会风气。
《毛诗序》:“《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卫人下效其上,失夫妇之道。其夫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卫国风俗大坏。
《谷风》开篇,女主人公回顾了往昔婚姻的美好。《毛诗注疏》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习习,和舒貌。东风谓之谷风。阴阳和而谷风至,夫妇和则室家成,室家成而继嗣生。‘黾勉同心,不宜有怒’。言黾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阴阳和合,风调雨顺,夫妇合道,勉力同心,家庭和睦,子孙昌盛。这才是健康的婚姻。
当女子为家操劳,日渐老去之时,如同葑菲叶已黄,而她的丈夫见了新妇,如见葑菲之鲜叶,完全不管其下之茎如何。见色思迁,对旧妇动怒又动武,残忍地抛弃糟糠之妻,给旧妇带来最深痛的伤害。俗语说“人人都说黄连苦,我比黄连苦三分”,或许正是由诗中“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化用而来吧!
新婚宴尔的丈夫,心思全在新妇上,对旧妇最后的礼节都不愿意尽,只“薄送我畿”,畿为门槛内,意即都没有送出家门。旧妇离开家,来到自己亲手筑起的鱼梁,看到自己放置好的鱼篓,这里面饱含着她为这个家所付出的辛劳。可人心易变,尽管她做了这么多,家里生活也好起来了,丈夫对她却是“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不爱她,还以她为仇。
上博简《孔子诗论》有:“《谷风》,倍。”“倍”训为“背”,意为背叛。从《谷风》中,我们读到了这对卫国夫妇从成婚到离散的全过程,字字句句都是血泪,充满了妇人对丈夫背弃的不甘与无奈——可是她又能怎么样呢?这也是最让人难过的地方。千载之下,我们只能衷心祝愿:再使天下风俗淳,有情人生死不弃!
西汉刘向《列女传》中多有典故展示爱情与忠贞的伟大。比如公元前680年楚灭息国后,息君被俘,楚王想娶息君夫人为妻,夫人与息君愤而双双自杀。他们真正做到了“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列女传》还记载,晋文公的女儿赵姬嫁给赵衰后,深明大义,劝夫君不要忘记流亡中共患难的妻儿,接他们回家共同生活。故事是这样的:当初,晋文公和赵衰逃亡到狄,赵衰娶叔隗为妻,生下赵盾。晋文公返国后,将女儿嫁给赵衰,她就是赵姬。赵姬请赵衰接回叔隗和赵盾,赵衰不敢答应。赵姬于是说:“不能这样,得到新宠忘记旧好,是不义;爱好新欢而轻慢旧妻,是无恩;曾与别人共患难,富贵后不再顾及别人,是无礼。这三者不要了,怎么能使动别人。这样就是我也不会侍奉您的。”接着她引用了《谷风》诗句劝导赵衰。最后赵衰同意了,接回了赵盾母子。《列女传·贤明传》:“公(即晋文公——笔者注)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及返国,文公以其女赵姬妻赵衰……赵姬请迎盾与其母而纳之,赵衰辞而不敢。姬曰:‘不可。夫得宠而忘旧,舍义。好新而嫚(嫚,轻侮——笔者注)故,无恩。与人勤于隘厄,富贵而不顾,无礼。君弃此三者,何以使人!虽妾亦无以侍执巾栉(巾栉,jīn zhì,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笔者注)。《诗》不云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与人同寒苦,虽有小过,犹与之同死而不去,况于安新忘旧乎!又曰:‘宴尔新昏,不我屑以。盖伤之也。君其逆(逆,迎——笔者注)之,无以新废旧。’赵衰许诺,乃逆叔隗与盾来。”
——诗教力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经文:
行道
谁谓
就其深矣,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
不我能
我有
语译:
东风徐来吹大地,春风化雨润万物,夫妻勉力结同心,不宜动怒宜和顺。
采了葑菜又采菲,只顾叶美不要根?往日良言犹在耳,到死与你不离分。
走出家门慢吞吞,无限辛酸意难平。不求送远求送近,谁知送我到房门。
我心之苦胜于荼,今食荼菜比荠甜,你们新婚正欢乐,情意浓浓胜兄弟。
渭水入泾泾水浊,泾水静时见清澈,你们新婚正欢乐,一点也不顾惜我。
莫到我的鱼坝来,莫要乱动我鱼篓,丈夫已经不容我,岂有闲暇顾孩子。
如同过河河水深,那就撑筏划小船,渡河遇到河水浅,我就游泳到对岸。
家中有这没有那,我都尽力办周全,遇到邻人有困难,尽我全力去救他。
如此负心不爱我,反而视我如仇家,我的好处你不觉,就像好货无人理。
昔日嫁你多穷困,患难与共苦经营,如今日子刚好转,你却拿我当毒虫。
辛辛苦苦备好菜,贮存起来好过冬,你们新婚正欢乐,食我积蓄来御穷。
对我对武又动怒,苦活累活全给我,昔日情意全不顾,往日恩爱已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