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伟大的家国情怀(《国风·邶风·燕燕》)

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4-11-14

经义:

上博简《孔子诗论》有:“《燕燕》之情,以其笃也。”读《燕燕》,那种跨越时空、痛入心脾的千古离情,让我们感同身受。

无论对于送别者卫夫人庄姜,还是回陈国再不复归的戴妫(音guī,即诗中的“仲氏”,仲是戴妫的字),这都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生死别离。公子完(即卫桓公,公元前734年-公元前719年在位——笔者注)是卫庄公妾陈女戴妫之子,后被庄公夫人庄姜作为自己的儿子抚养成人。继承王位,后被另一公子州吁所杀。这种情况下,戴妫不得不回到故国陈国,永不再回(即大归)。失子之痛,乱国之痛,流亡之痛,一起压在这两位女性心头。即使这样,庄姜仍不忘仲氏对自己国家责任的劝勉——中国女性伟大的家国情怀,何其坚定!

《毛诗序》说:“《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郑玄笺注:“庄姜无子,陈女戴妫生子名完,庄姜以为己子。庄公薨,完立,而州吁杀之。戴妫于是大归,庄姜远送之于野,作诗见己志。”

而据刘向《列女传·母仪传》,此诗为卫定公(公元前588-公元前577年在位)夫人定姜所作。卫公子娶了媳妇后不久就去世了,媳妇也没生孩子。服丧三年后,定姜就让媳妇改嫁,并亲自将她送到郊外。当时定姜心里很不是滋味,不仅有对媳妇的怜爱,还有对儿子的哀思。望着媳妇远去,她不禁大哭起来,于是作《燕燕》。宋以前并没有非人性的、夫死不嫁之类贞洁观念,刘向甚至称定姜为仁慈的婆婆——慈姑。《列女传·母仪传》:“卫姑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妇无子,毕三年之丧,定姜归其妇,自送之,至于野。恩爱哀思,悲心感恸,立而望之,挥泣垂涕。乃赋诗曰:‘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送去,归泣而望之,又作诗曰:‘先君之思,以畜寡人。’君子谓定姜为慈姑。”

郑玄注《礼记·坊记》引《诗》“先君之思,以畜寡人”时,也曾认为这是定姜所作,据说定姜没有儿子,于是立了庶子衎(kàn)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卫献公。献公没有很好地对待定姜,于是定姜作《燕燕》,希望献公念及定公,对自己孝顺。郑注:“此卫夫人定姜之诗也。定姜无子,立庶子衎,是谓献公。畜,孝也。献公无礼于定姜,定姜作诗,言献公当思先君定公,以孝于寡人。”

这种解释看不出与诗文内容有太多相符之处。后来郑玄看到了《毛诗》传,方知自己的错误。他承认当时是受了同门卢植和老师马融的影响。只是因为《礼记》注已经刊行,所以才没有更改。《郑志》载郑玄答门人炅(guì)模云:“为《记》注时就卢君,先师亦然。后乃得毛公《传》。既古书义又宜,然《记》注已行,不复改之。”

另外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又以《焦氏易林》所引类似《燕燕》的四字韵语为齐诗说。如《焦氏易林·萃之贲》有:“泣涕长诀,我心不悦。远送卫野,归宁无子。”事实上《焦氏易林》每卦所配文辞,不过是用于占卜的韵语,和我们今天在小庙里抽签,签子上的韵语十分相似,很难说取自齐诗;这就如同《列女传》所载不过是古代佚事,所引诗,可能是为增加文学色彩,不能将其作为严谨的鲁诗说——虽然刘向出身《鲁诗》世家,受其影响理所当然。

诗者之心,圣贤之志最难知——不独对于郑玄是这样,对于三家诗亡佚殆尽、资料更少的我们更是这样!

经文: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瞻望弗及,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语译:

燕子双双天上飞,振翅起飞飞相随,这个女子要大归,送至野外不忍回,遥望背影渐行远,泣泪如雨纷纷垂。

燕子双双天上飞,忽高忽低翩翩随,这个女子要大归,送至远郊不忍回,遥望背影渐行远,久久伫立泪雨垂。

燕子双双天上飞,但闻燕语上下鸣,这个女子要大归,远远送她向南回,遥望背影渐行远,天涯两处心欲碎。

仲氏为人可信任,安静深沉又无伪,性情温柔又仁德,贤淑善良又谨慎,常思先君志在国,时时不忘劝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