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4-10-30
经义:
关于《何彼襛矣》的主题,毛诗与齐鲁韩三家很不同。毛诗认为此诗是赞美周王室女子的美。天子之女虽然下嫁到齐国诸侯之家,但她乘的车和穿的衣服,都要以比王后低一等的规格为标准,而非所嫁之夫的礼仪标准。天子女儿是如此尊贵,仍不忘做女人的道德准则,不娇气,不傲慢,而是庄敬雍容,平和典雅,处处透露出东方女性的内在之美。即诗中所说的“肃雍”,毛传:“肃,敬;雍,和。”
《毛诗序》:“《何彼襛矣》,美王姬也。虽则王姬亦下嫁于诸侯。车服不系其夫,下王后一等,犹执妇道,以成肃雍之德也。”唐代孔颖达疏:“作《何彼襛矣》诗者,美王姬也。以其虽则王姬,天子之女,亦下嫁于诸侯。其所乘之车,所衣之服,皆不系其夫为尊卑,下王后一等而已。其尊如是,犹能执持妇道,以成肃敬雍和之德,不以己尊而慢人。此王姬之美,即经云‘曷不肃雍,王姬之车’是也……此诗主美肃雍之德,因言颜色之美。”
而齐鲁韩三家诗认为,《何彼襛矣》说的是齐侯嫁女,而不是王家嫁女。《仪礼注疏·卷四·士昏礼第二》唐代贾公彦疏引郑玄《箴膏肓》:“《何彼襛矣》篇曰:‘曷不肃雍,王姬之车。’言齐侯嫁女,以其母王姬始嫁之车远送之。”并特别强调:“《诗》注以为王姬嫁时自乘其车,《箴膏肓》以为齐侯嫁女,乘其母王姬始嫁时车送之,不同者,彼取《三家诗》,故与《毛诗》异也。”
这里我们取《毛诗》之义,因为它更近于诗文所示的“肃雍”气象。且三家诗散亡,我们已难知其详。
另外,诗最后一节以钓鱼为喻,说明这场婚姻如何合两家之好。《国语·鲁语上》鲁国大夫臧文仲说,与邻国结好,取得诸侯的信任,用婚姻关系来加强它,以盟约誓言来巩固它,这些是为了应付国家的急难。“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西周时期,诸侯国之间联姻,是稳固盟友关系的重要手段。
诗中反映的这两家,显然指周王室和齐侯。据周礼,同姓不婚,无论是周王室还是各国诸侯,都不能娶同姓,王室娶于异姓诸侯国。历史上周、齐世世代代互为婚姻,周王室与齐国的联姻始于周武王时期,《史记·周本纪》正义云:“武王娶太公女为后。”故把齐称为“甥舅之国”。秦国与晋国的联姻,被称为“秦晋之好”。齐国与鲁国自鲁桓公以后,频繁通婚,被称为“齐鲁世婚”。
诗中说:“其钓维何?维丝伊缗。”,婚姻如鱼线,联结在诸侯间,不是讲两姓贵族间的嫁娶之事吗?郑玄笺云:“钓者,以此有求于彼。何以为之乎?以丝之为纶,则是善钓也。以言王姬与齐侯之子以善道相求。唐代孔颖达疏:“钓者以此有求于彼,执丝纶以求鱼;娶者以己有求人,用善道而相呼。谁能以善道相求呼者?乃齐侯之子求平王之孙。”
所以,解《何彼襛矣》,还是以毛诗为宜。
经文:
何彼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
其钓维何?
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语译:
怎么如此盛大又绚烂?就像唐棣花开般鲜艳。
又怎么能不庄敬雍容呢?那是仪态安和的王姬乘车出嫁。
怎么如此美丽又鲜艳?就像桃李花开春色满。
盛装的她是周文王的孙女,帅气的他是齐侯之子。
钓鱼要用什么线?双丝拧成作鱼线。
王室女子诸侯男,门当户对结姻缘。
盛装的她是周文王的孙女,帅气的他是齐侯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