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4-10-14
经义:
同上篇《召南·羔羊》一样,本篇也是讲臣道。
《殷其雷》以雷起兴,比喻号令,特别高妙。雷是《易经》震卦所代表的物象,东汉郑玄曾解释说,震的物象是雷,而雷是能鼓动物体的气。雷发出声音,如同元首发号施令以领导国人一样。“震为雷。雷,动物之气也。雷之发声,犹人君出政教以动中国之人也。故谓之震。”
开篇“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比喻召南的大夫依照王的政令施政于天下,就像雷响在南山之外,震动百里,润泽天下。毛传:“殷,雷声也。山南曰阳。雷出地奋,震惊百里。山出云雨,以润天下。”郑玄笺注云:“雷以喻号令,于南山之阳,又喻其在外也。召南大夫以王命施号令于四方,犹雷殷殷然发声于山之阳。”
《殷其雷》描写了一位召南大夫要因公远行。在雷声滚滚之时,不顾风雨来临,不敢稍事停留,告别妻子远走他乡,一心为公奔波忙碌。家人一方面勉励他恪尽职守,尽为臣之义,一方面期望他早日平安归来。《毛诗序》:“《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闵,同“悯”,怜恤——笔者注)其勤劳,劝以义也。”孔颖达解释说:“作《殷其雷》诗者,言大夫之妻劝夫以为臣之义。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施王命于天下,不得遑暇(遑暇,意思是闲空、安闲——笔者注)而安处,其室家见其如此,能闵念其夫之勤劳,而劝以为臣之义。言虽劳而未可得归,是劝以义之事也。”
今天,我们读《殷其雷》,还为召南大夫妻子的深明大义而感动。大夫不辞劳苦,勤于国事,是历史上盛世背后普通官员风雨兼程的缩影。
西汉刘向《说苑·卷二》论如何做下级的“臣术”,强调下级服从上级,向上级负责,不刚愎自用。要坚持原则,不能苟且偷生,居于领导地位也不妄自尊大。无论做什么,都要想到有利于国家和领导。只有这样,才能福禄绵长。“人臣之术,顺从而复命,无所敢专,义不苟合,位不苟尊。必有益于国,必有补于君。故其身尊而子孙保之。”
接着,刘向提到做下级行“六正”,避免“六邪”的重要性,认为二者是祸福、荣辱之门。其中“六邪”的第一条就是尸位素餐、化公为私的“具臣”。这种人贪图官位俸禄,一心谋求自己的私利,无心办理公事,有智慧不表现,有才能不运用。国家迫切需要意见和对策时,仍然事不关己无所作为。浑浑噩噩,随波逐流,遇到事情则左右观望。像这样的人叫作滥竽充数之臣。“安官贪禄,营于私家,不务公事,怀其智,藏其能。主饥于论,渴于策,犹不肯尽节。容容乎与世沈浮上下,左右观望,如此者具臣也。”
当一个政府失去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官员不再将风雨无阻地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价值,到处充斥官僚主义,文牍主义,这样的政府终将会被人民抛弃!殷鉴不远,苏联的灭亡就是一个例子,要警惕啊!
我们不仅要在价值观念上提倡为人民服务,还要在制度上创新,完善为人民服务的选举和考核体系。
经文: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语译:
那轰隆隆的雷声,响在南山的南边。
为何此时又出发?远行从政又离家,不敢稍稍有闲暇,
仁厚有为的君子啊,勤勉功成早回家。
那轰隆隆的雷声,响在南山的边上。
为何此时又出发?远行从政又离家,不敢稍稍休息下,
仁厚有为的君子啊,勤勉功成早回家。
那轰隆隆的雷声,就响在南山之下。
为何此时又出发?远行从政又离家,不敢稍稍有停留,
仁厚有为的君子啊,勤勉功成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