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能政治是天下为公的选举制度(《国风·周南·兔罝》)

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4-08-21

经义:

《周南》从《关雎》到《螽斯》,立足点是妇女的个人德行。由《桃夭》开始,强调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教化天下的意义。教化所及,贤人众多,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皆为国家之栋梁。《毛诗序》:“《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

《兔罝》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威武雄壮的田猎场。郑玄认为,放置捕猎网的武夫尚能恭敬地完成自己的职事,从社会细微的方面,就能看到国家贤能之士如此众多。“罝兔之人,鄙贱之事,犹能恭敬,则是贤者众多也。是举微以见著也。”

上博简《孔子诗论》孔子曰:“《兔罝》其用人,则吾取。”与《毛诗序》相吻合,主旨也是在选拔人才。

韩诗则从商、周两朝用人方面对比,说明选贤任能的重要性,并未明言“后妃之化”。《兔罝》商描绘纣时贤人退隐到山林之中,不得不以网捕禽兽以果腹。而周文王则能够选拔闳夭、泰颠这样的贤能于草野之中。韩诗:“殷纣之贤人退处山林,网禽兽而食之。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网之中。”

从《逸周书》《史记》等的记载看,闳夭、泰颠在周人与商纣王的斗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周之重臣。二人出身可能相当卑微,在专门讨论贤能政治的《墨子·尚贤上》中,作者将文王任用闳夭、泰颠作为尚贤制的典型。

《墨子·尚贤上》强调不论出身、地位、背景,唯才是举的重要性时,举例说,古时尧把舜从服泽之阳选拔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大治;禹把益从阴方之中选拔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天下统一;汤把伊尹从庖厨之中选拔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大计得行;文王把闳夭、泰颠从狩猎者中选拔出来,授予他政事,结果西土大服。只有选贤任能,才会发挥上至在位官员,下至普通百姓报效国家的热情,进而实现国家大治。所以说,要继承尧舜禹汤传下来的治国大道,就不可以不尚贤。尚贤是政治的根本所在!“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罝罔,即“罝网”,渔猎之网——笔者注)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选贤任能是政治的根本,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墨子时代是这样,对于21世纪的我们来说依然是这样。因为只有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社会流动性,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活力。贤能政治是“天下为公”的选举制度,它以客观事功能力作为选举标准,一切都出于公心,避免了私怨。《墨子·尚贤上》:“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殿,同‘’——笔者注)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辟,去除——笔者注)私怨,此若言之谓也。”这是讲贤能政治的基本原则: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给予俸禄,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免他。一切出于法治公心,去除私恩私怨的人治。

经文: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语译:

严肃认真结猎网,丁丁当当打好桩。

雄赳赳的武士呀,公侯们的好护卫。

严肃认真结猎网,布网就在大路上。

雄赳赳的武士呀,公侯们的好助手。

严肃认真结猎网,布网就在林中央。

雄赳赳的武士呀,公侯们的好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