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杨惠芬 发布时间: 2024-08-16
经义:
我们要理解《诗经》,必须将每一首诗都放在三代礼乐文明的历史文化大背景中。与现代一夫一妻为主干的小家庭不同,三代贵族是一夫多妻制大家庭,后妃掌管家庭内部事务,其素质对于整个家庭的和谐福祉十分重要。所以《诗经》周南、召南重在阐发后妃之德。
《樛木》也不例外,其主旨是后妃不怀妒忌之心,能够团结施惠于众女眷,家庭和美安乐,君子福禄绵长。
《毛诗序》认为,本诗说的是后妃能够泽及下属,且没有妒嫉他人的心。东汉郑玄进一步解释说,后妃能够与众妾和谐共处,不忌妒别人的容貌,常以善言施惠,整个家庭安乐幸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郑玄注:“后妃能和谐众妾,不嫉妒其容貌,恒以善言逮下而安之。”
《文选》班固《幽通赋》有:“葛绵绵于樛木兮,咏南风以为绥。”唐代李善注引曹大家(班昭)曰:‘《诗·周南·国风》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此是安乐之象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曹大家用齐义而说此诗,不及后妃逮下。”事实上这与毛诗并不矛盾,只有后妃宽厚待人,方有整个家庭的安乐。
《孔子诗论》有“《樛木》之时”、“《樛木》之时,以其禄也”及“《樛木》,福斯在君子”数语。这里的时,是“善”的意思,《今文尚书》这类用例较多。如《多方》“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则无我怨”。这里具体指后妃的宽厚之德。
历史上,被称为“女中尧舜”明德马皇后(40年-79年)可谓“无嫉妒之心”的典型。马皇后,史佚其名,世称“马明德”,是东汉名将马援之女,汉明帝刘庄的皇后,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其《显宗起居注》创了“起居注”这一史书体例的先声。
马皇后十三岁就被选入太子府。明帝登基后,她对待皇帝其他嫔妃,就像对待天子本人一样恭敬,遇事总是先想着别人,然后才考虑自己,对人至至诚诚,因此得到汉明帝的喜爱。那时,后宫中人都没有生育,为了皇帝有子嗣,她十分操心,向皇帝推荐左右的美女,唯恐做得不周全。每当后宫有人被明帝宠幸,她就会赏赐给被宠幸者财物,平常不与侍御的嫔妃私语,其谨慎如此。《后汉纪·孝明皇帝纪》:“(马皇后)年十三,以选入太子家,接侍同列,如承贵尊,先人后己,发于至诚,由是见宠……时后宫未有妊育者,尝言继嗣当以位,荐达左右,如恐不及。其见宠者与之恩隆,未尝与侍御者私语,其防闲慎微,皆此类也。”
北宋学者张纲(1083-1166年)认为,《樛木》中讲的后妃之德无妒忌之心,合乎《易经》谦卦之象,六爻皆吉。所以用之家庭,可使君子安享福禄。他说:“臣尝观《易》之设卦,刚柔相杂而变生,故或吉或凶,相为倚伏。唯谦之为体,自卦、繇(繇,音zhòu,占卜的文辞——笔者注)、彖、象以至六爻之辞,无一言及于凶咎悔吝,以是知谦之为德,所以致和于天下,无往而不利。既无凶咎悔吝,则福随之矣。夫逮下而无嫉妒,谦德也。以是而和其闺门,则其君子免于凶咎悔吝而安享福禄也,宜矣。”(祝秀权:《诗经正义》,上海三联书店,第714页。)
德贵谦下,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都是这样——人若谦下,幸福会如约而至!大国谦下,世界会持久和平!
经文:
南有樛木,
乐只君子,
南有樛木,
乐只君子,
语译:
南方有棵弯弯的树,葛藟满树攀附它。
快乐的君子呀,福禄总是伴随他。
南方有棵弯弯的树,葛藟满树遮盖它。
快乐的君子呀,福禄总是护佑他。
南方有棵弯弯的树,葛藟满树缠绕着。
快乐的君子呀,福禄总是成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