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根本福祉的贤能政治(《逸周书·度邑》之二)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4-08-07

经义:

先哲将尧舜禹的禅让作为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尚贤政治典范。事实上,在“天下为家”、以“传子”为选举国家元首原则的夏商周三代,尚贤政治仍有很大影响,包括元首的选拔。《度邑》中武王欲“兄终弟及”传位给周公,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当时武王已知自己来日无多,其子成王又年幼,根本无法承担起周初复杂的治国理政重任。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是传位给武王的左膀右臂周公——三国时刘备想禅位给诸葛亮,也当是出于同样的考量。

这与周人传子的风俗不同,所以周公才恐惧,不敢答应。于是武王就将建立洛邑这一重大战略举措托付给周公。清人唐大沛感叹:“武王以未定天保、依天室,且此事度不能及身为之故,欲传位于周公,周公泣涕、王拳拳晓谕之二百余字中,情挚语真,缠绵往复,有舍尔其谁之意。公惟泣涕,不敢允命。王遂托公以建都东洛之事……《史记》缺传位周公一段文字,遂使千古下几不知有此一事!”(牛鸿恩:《新译<逸周书>》,台湾三民书局2015年版,第341页。)

及至战国,禅让制作为贤能政治的标杆,仍得到广泛认同。我们读郭店楚简《唐虞之道》等战国文献,能明确看到这一点。开篇作者赞美道:“唐虞之道,禅而不专。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也。禅而不专,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

另据《战国策·秦策一》,商鞅从魏国逃到秦国后,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并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鞅以天下为公的精神,强力推行改革,一断于法,太子犯法也要受到惩戒,使衰弱的秦国大治,于是秦孝公死前欲将君位禅让给他。但被商鞅拒绝了。“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黥劓,音qíng yì,黥,墨刑;劓,割其鼻——笔者注)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禅让事件”是燕王哙五年(公元前316年),燕国举行声势浩大的禅让大典,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相邦子之。但这不是什么贤能政治,而是战国君臣导演的一出闹剧。因为子之并没有周公、商鞅之才,燕王哙也没能武王、孝公之智,他只是被子之及其同党洗脑愚弄了而已。结果燕国大乱。

经历此次事件,禅让作为贤能政治的标杆受到很大影响,客观上有利于“天下为家”体制下嫡长子继承制的巩固,而禅让则成为后世阴谋家、篡位者的遮羞布!

嫡长子继承制有严重不足,极难保证继位者贤能,即使中等才能的元首也常常难以保证。最后,清人建立秘密立储制度,打破了嫡长观念的约束。这有利于在诸多皇子中优选贤能者。但最高领袖选举层面贤能政治得到复兴,只有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持续四千年的帝制后才有可能实现。

不幸的是,伴随帝制崩溃涌入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民主制度。各个层级选举的“民主”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而合乎政治专业性,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根本福祉的贤能政治反而鲜有人知了,直到今天仍然是这样。

在人类文明范式亟需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中华文明的悲剧,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巨大损失。

经文:

王□□传于后。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予有使汝,汝播食不遑暇食,矧其有乃室今维天使子,惟二神授朕灵期予未致于休,予近怀于朕室,汝维幼子,大有知昔皇祖厎于今,勖厥遗得显义,告期付于朕身,肆若农服田,饥以望获予有不显,朕卑皇祖不得高位于上帝汝幼子庚厥心,庶乃来班朕大环,兹于有虞意乃怀厥妻子,德不可追于上,民亦不可答于下,朕不宾在高祖维天不嘉,于降来省,汝其可瘳于兹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今用逮庶建。”叔旦恐,泣涕共手

王曰:“呜呼,旦!我图夷兹殷,其惟依天室其有宪命,求兹无远;天有求绎,相我不难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过于三塗,我北望过于岳鄙,顾瞻过于有河,宛瞻延于伊洛,无远天室。”

其名兹曰《度邑》

语译:

武王命令周公继位传于后世。武王说:“旦,你是我的嫡亲大弟,我但凡委派任务给你,你就立即放下饭碗,为完成使命废寝忘食,不然我们怎会有这种王室地位呢?如今是上天要委任你,因为父祖在天之灵已向我下达了归期。我没能让天下太平,想到我们的家族中,你和幼弟季载大有智慧。从始祖后稷至今,周室先祖们无不自励奋进,建功立德以传于后世,如今我重任在身却归期迫近,所以才像种地农夫盼望收割那样渴望成功。我没有显赫功业,自愧不能帮先祖从上帝那里获取高位。你和幼弟要安定心志,一起来治理我的天下,常存忧患之心。如果你怀念妻室,则上不能追赶先祖之德,下不能答报百姓之望,我也不能配祀在高祖之列。届时上天将不再保佑,灾难也会降临,你如何能够摆脱困境呢?如今我们兄弟相继,我还依从占卜做什么?今天就用兄终弟及方式传位给你。”叔旦惶恐不安,泪流满面,拱手表示推辞。

武王说:“呜呼,旦!我考虑要平定这殷民,只有倚傍天室山建都。那样我们颁布的法令,不会太偏离天意;上天降下的指示,更易被我们领会。从洛水入黄河处,到伊水入洛水处,其间地势平坦,没有屏障,还是夏朝建都之所。在那里,我向南眺望能见到夏王朝的三涂神山,向北眺望则能见到太行诸山,回头就能看到黄河,坐着就能看到伊水和洛水,没有比那里离天室更近、更适合建新都的了。”

于是命名此篇称作《度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