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4-06-22
经义:
周承殷礼——周初继承了殷人诸多礼仪、制度,包括本文中充满血腥的献俘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雨先生通过对比研究大量西周金文和商代甲骨文资料,发现西周初年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祭祖礼,绝大部分直接继承自商人。西周的二十种祭祖礼,“除翟、禋、尝三种次要祭礼外,其余十七种祭祖礼都是殷周同名。这正如孔子所说的‘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十七种殷周同名的祭祖礼,大多盛行于穆王以前,这反映出僻居西裔的周人入主中原后,面对在文化上大大高出于自己的殷遗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取大量袭用殷礼的政策,并利用殷遗民中的知识分子阶层为其服务。穆王以后,周政权稳定下来,才逐步形成自己的礼仪系统。”(刘雨:《西周金文中的祭祖礼》,载《考古学报》1989年第4期。)
《逸周书·世俘》描述的献俘礼血腥残酷,是考古发掘显示的殷人祭祀场面的真实写照。周人后来反对杀人祭祀,学者因此忘记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殷周鼎革之际周人“将剩勇追穷寇”,征伐殷朝众多附属诸侯国镇压反革命势力的史实。充满理想主义的孟子甚至怀疑《武成》所录史实的真实性:“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策,一片竹简——笔者注)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顾颉刚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俘》作为西周文献的历史真实性,其价值不言而喻。他写道:“无论在用语上,在历法上,在制度上,在史实上,《世俘》必然是西周时代的一篇记载,它写出了武王克殷,以掠夺为其目的,以武力镇压为其手段,他在两三个月中派兵遣将,用血腥的铁腕获得了彻底的胜利,建立一个新王朝,这是得到当时历史的内在最本质的真实,跟后来周人所宣传的人本主义的说法和战国诸子的‘仁政’理想以及许多唯心主义者的见解恰恰立于完全相反的地位。《尚书》里时代最早、记载最真的,应该属于《周诰》八篇,但《周诰》重于记言,略于记事。《世俘》一篇刚好弥补了这个空白点,这是值得我们加以高度的重视的。”(顾颉刚:《<逸周书·世俘篇>校注、写定与评论》,载《文史》第二辑,中华书局1963年版。)
在《<逸周书·世俘篇>校注、写定与评论》一文中,顾颉刚将《世俘》分为七大部分:1、武王克商;2、武王遣将伐商属国;3、武王在殷都之祭祀;4、武王在殷郊狩猎获兽总计;5、武王伐国、俘人总计;6、武王归国后之祭祀;7、武王俘玉。
张怀通教授依据小盂鼎等金文资料记载的献俘礼仪节,将其归结为四大部分:一是告俘,二是献俘,三是献俘玉,四是赏赐。指出“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世俘》,就会发现《世俘》的篇章结构是按照献俘礼的四部分仪注程序来安排的。”他的发现有利于我们理解《世俘》的内容编排,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张怀通教授《<逸周书>新研》第二章“由献俘礼看《世俘》的年代”一节,该书由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
经文:
商王纣于南郊。时甲子夕,
语译:
四月新月初显后第六天庚戌日(四月十四日),武王集合诸侯及大众,在周庙举行献俘燎祭,并向先父文王报告道:“小子我终于可以让您安心了。”武王走下王车,命令史官尹佚向昊天上帝诵读献俘的书文。武王于是射杀被俘的纣高级官员和近臣一百人,并砍下其中六十个人的头,由小子们盛在鼎里献祭。太师姜尚砍下剩余四十个人的头,由邦君们盛在鼎里献祭。斩首行刑事先由军中将领、司徒和司马率属下在南郊执行。另有一批生俘被饰以贝玉、妆以文绣,排成两列先于死俘左耳带进宗庙。在武王举行献俘时,太师姜尚肩扛红白二旗,白色旗上悬挂着纣王的头颅,红色旗上悬挂着纣王两个妻妾的头颅,先于其他死俘左耳进入宗庙,一起作为献祭牺牲,在周庙焚烧以祭天。
第二天辛亥日(四月十五日),在镐京南郊设祭坛,奏乐祭祀天神。在从殷都搬来的王鼎前举行献俘仪式,武王恭敬地陈设玉圭和法典,向日月星辰诸天神和上帝汇报。武王不更换礼服,来到周庙,手持饰金大斧,向列祖列宗报告治理众邦国的情况。乐典司仪龠官奏乐九章。武王有功德的六位祖先,自曾祖父太王公亶父、大伯公太伯、祖父王季、二伯公虞公、父亲文王以及长兄伯邑考,按次序升到祭帝之所。武王向祖先们报告殷纣的罪状。龠官再次奏乐,武王手持饰金大斧,宣布了诸侯之长的人选。
第三天壬子日(四月十六日),武王穿戴天子龙纹礼服,陈设琰圭,进入周庙。龠官奏乐,武王手持饰金大斧,宣布了分封诸侯的名单。
第四天癸丑日(四月十七日),献祭所俘获的殷商旧贵族一百人,龠官奏乐。武王陈设琰圭,高举金斧,挥动长戈。武王击响商王大钟,奏《大享》礼乐一章,然后向先祖行叩拜大礼。礼毕,武王再次用商王大钟奏《大享》礼乐三章。
第五天甲寅日(四月十八日),武王在周庙向祖先汇报了牧野伐殷大战的情况。武王佩带红、白二色的令旗,龠官操演周朝乐舞《武》。武王进入周庙后,殷旧乐人操演商朝乐舞《万》和《明明》三章,以进献武王。
第六天乙卯日(四十九日),武王率领众诸侯在周庙祭献商人死俘左耳,武王诫勉诸侯道:“请大家辅佐我吧。”并以六头牛和两只羊作为牺牲,诸侯们都起誓承诺。武王祭告周庙说:“我曾听闻先父文王训导,要效法商人伐暴救民的典故。”于是劈砍纣王尸身以祭告天神和周始祖后稷,宰杀羊、狗、猪等小牲以祭飨水土百神。武王率领诸侯在上下诸神面前盟誓道:“我这个后辈伐罪救民,以安先父文王之心,至于我这个后辈……”向天神和始祖后稷盟誓时,宰杀牛五百零四头。向水土百神及社神盟誓时,宰杀羊、狗、猪等小牲共两千七百零一头。盟誓过程中,龠官操演夏乐舞《崇禹》《生启》三章。自此,武王完成献俘祭祀大典。
武王遍征殷都四方,共灭掉九十九个方国,杀死并割取死俘左耳十七万七千七百七十九只,俘虏三十一万零二百三十人,征服方国六百五十二个。
武王狩猎,擒获老虎二十二只,白老虎二只,麋鹿五千二百三十五只,犀牛十二头,牦牛七百二十一头,熊一百五十一只,罴一百一十八只,野猪三百五十二头,貉十八只,麈十六只,麝五十只,獐鹿三十只,鹿三千五百零八只。
商王纣在商都南郊。时在甲子日的晚上,商王纣取来天智玉及其他美玉堆积在身体周围,自焚而亡。共有各类美玉四千枚被焚烧。五天后武王才派遣千夫长去寻玉,发现四千枚各种美玉已经销熔,只有天智玉遇火而不毁。因此凡为天智玉,武王都视为珍宝。武王共缴获商朝的旧宝玉一万四千枚、佩玉十八万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