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赵雪彩 发布时间: 2024-06-18
经义:
至少在宋代以前,中国人判断忠诚的标准不是对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忠诚,而是对人民的忠诚,忠于人民才是真正的“忠”。在这方面,商末周初的微子可谓典范。他弃暗投明,武王克商后即投奔武王,被孔子赞为商代三位仁人之一,其他两位是太师箕子和少师比干。《论语·微子》:“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微子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同父同母兄。纣即位后骄奢淫逸,政治黑暗,微子多次进谏他都不听。随着西部周人的壮大,微子担心大祸临头,打算一死了之或离开,犹豫不决之际询问箕子和比干,二人看到大局已不可收拾,也劝微子离开殷朝。等到武王伐纣,战胜殷朝,微子便手持祭器来到军门。他露出右臂,两手绑在背后,左边让人牵着羊,右边让人拿着茅,跪在地上前行求告武王。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恢复其爵位。武王驾崩后,成王即位后发生三监之乱。周公接受成王命令诛杀武庚、管叔,放逐了蔡叔,又让微子开管理殷地,以继续殷先祖的祭祀,并作《微子之命》告诫他。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黎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周武王伐纣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当国。管、蔡疑之,乃与武庚作乱,欲袭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开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
成王在《微子之命》中一方面肯定微子崇尚善行、效法圣贤,不忘先祖优良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要求微子慎用权力,以法治国,忠于周王室,强调这样才能福禄绵长。
微子大公无私,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的德行影响深远。东汉马融仿《孝经》作《忠经》,开篇即指出,忠,是天下最高的道理,它会使上下同心同德,得到上天的福佑。忠,就是保持中道,做到极为公正而没有私心。上天没有私心,所以一年四季按规律地轮转;大地没有私心,所以万事万物得以茁壮生长;人类没有私心,一切都会大吉大利。所谓忠道,就是指一心一意实践大公无私。立国治国的根本为什么在于忠呢?忠道能使君臣关系牢固不破,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能感动天地、感化神明,更何况是人呢?一个人自身懂得忠道,能使家庭兴旺发达,能使国家走向胜利,这都是一心一意、诚信可靠的结果。所以说,人们的言行必须专一,这是忠道的起点;对家庭忠诚不二,这是忠道的进一步发展;对国家忠诚不二,才是忠道的最高境界。自身一心一意践行忠道,就可以入仕取得俸禄;全家一心一意践行忠道,家庭就会亲密和睦;全国人都一心一意践行忠道,国家就会治理得很好。《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昔在至理,上下一德,以征天休,忠之道也……忠者,中也,至公无私。天无私,四时行;地无私,万物生;人无私,大亨贞。忠也者,一其心之谓矣。为国之本,何莫由忠。忠能固君臣,安社稷,感天地,动神明,而况于人乎?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焉。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一于其家,忠之中也;一于其国,忠之终也。身一,则百禄至;家一,则六亲各;国一,则万人理。”
一言以蔽之,社会国家要治理得好,就要一心一意践行大公无私的忠道。
经文:
“呜呼!
“
“
语译:
周成王这样说:“你作为殷王帝乙的长子,受封在宋地,以延续殷商历代王者的祭祀!你要深入研究殷商的历史,尊崇圣德之君,效法贤能之王。要继承殷商先王的优良传统,完善从先王传承至今的礼仪制度,要坚决彻底地拥护周朝新政权,只有这样,才能世世代代与周王室共享繁荣盛世。
“啊!你的祖先成汤能以严肃恭敬的态度,通达的智慧治理天下,让天下万民享受美好生活,成汤的人格、思想对未来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上天的眷顾助佑下,他接受了上天赐予的大命。他用温和宽缓的政策安抚臣民,革除了危害百姓的人和事,他在当时建立的功勋,惠泽后世子孙。
“你遵循先祖成汤的治国之道,我早就听说了你的美名。况且你还谨慎遵行孝道,对神灵和民众也都很恭敬。我非常欣赏你的美德,这种淳厚的美德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上天能按时享受你的祭祀,百姓尊重你,与你关系和睦,因此我封你为上公,治理宋地。
“发布政令要慎重啊!还要谨慎行使权力,不忘使命,遵循常法,做好周王室的屏障。弘扬你先祖的治国之道,用法律约束你的臣民,这样你就能长久居于上公之位辅助我。你的子孙也可以世世代代享受到你的功德,天下诸侯也会以你为榜样,勤勤恳恳地为我周王室服务。好了!你回去吧,好好治理你的国家,别忘了我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