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4-04-29
经义:
我们考察西方基督教世界,常会发现天际耸立着直上云霄的教堂,那是西方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其价值认同的物化;中国是一个世俗性社会,其文化的象征性建筑也是国家的象征性建筑,即代表中国特色大一统国家体制的建筑——明堂。
据《逸周书·明堂》《大戴礼记·盛德》《大戴礼记·明堂》等文献,我们知道明堂作为国家大一统的象征,是天子朝见天下诸侯,明确诸侯(尊卑)秩序,宣布政令的地方。同时兼具祭祀、教育等多种功能。《逸周书·明堂》论明堂的功用:明堂是表现诸侯尊卑的地方,所以周公建造了它,并在明堂安排诸侯朝会的位置。又制定礼仪,创作礼乐,颁布度制量制,从而天下和平,万国各自献上他们的贡物。“明堂,明诸侯之尊卑也,故周公建焉,而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万国各致其方贿。”
蛮勇会破坏上下和谐的秩序,危害上级。所以本文说“勇如害上,则不登于明堂”。《左传·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晋国狼瞫(瞫,读作shěn——笔者注)曾引用说:“《周志》有之:‘勇则害上,不登于明堂。’”说明春秋时代《逸周书·大匡》已有文献资料存在,当时称为《周志》,不能武断地说其内容晚出。
先贤认为,要将天下治理得好,就要以修订法律的形式将治理思想与措施加以升华凝练,以为后世法则。圣王接手治理不佳的政权,会最先整顿国政。法律与国政都好,就会长治久安。出现了灾荒等诸多问题,就要修正明堂发布的政策措施。《大戴礼记·盛德》:“德盛则修法,德不盛则饰政,法政而德不衰,故曰王也。凡人民疾、六畜疫、五谷灾者,生于天;天道不顺,生于明堂不饰;故有天灾,即饰明堂也。”
明堂不仅是人间秩序的象征,也彰显了天道秩序。西汉以前古天文台灵台亦属明堂。明堂沟通天人,唐代武则天直接称明堂为“通天宫”。作为国家大一统的象征性建筑,明堂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延续至明清,《淮南子·主术训》甚至说神农时代已有明堂。历史上它有多种名称,根据用途分也有八种之多。东汉经学家颖容《春秋释例》云:“太庙有八名,其体一也。肃然清净,谓之清庙;行褅袷(禘袷,dì jiá,古代吉礼的一种,天子诸侯丧事毕,于太庙中合祭远近祖先神主——笔者注),序昭穆,谓之太庙;告朔行政,谓之明堂;行飨射,养国老,谓之辟雍;占云物,望氛祥,谓之灵台;其四门之学,谓之太学;其中室,谓之太室;总谓之宫。”东汉卢植《礼记注》也说:“明堂即太庙也。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象,故谓之灵台;中可以序昭穆,故谓之太庙;圆之以水似壁,故谓之辟雍。古法皆同一处,汉一分为三耳。”
从对汉代明堂遗址的考古发掘看,卢植的记述有据,西汉明堂显然有更多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韩建华研究员写道:“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在汉长安城南郊修建明堂。此明堂实为明堂、辟雍、太学合而为一的建筑,祭祀五方帝,以祖先配祭。长安明堂于1957年考古发现,其遗址中央是方形夯土台基,台上设有殿堂,台基四周按方位设置四殿,四殿外有九阶。整座建筑平面呈亚字形。东汉洛阳的明堂已经成为独立的礼制建筑,主要祭祀五方帝,以祖先配。”(韩建华:《东都洛阳武则天明堂初探》,载《中原文物》2019年第6期。)
明清时代明堂的诸多功能越发分散,但北京天坛祈年殿仍是按照明堂规制建立的,它以圆形蓝色的顶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寓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等。处处“象天法地”,显示着宇宙与人间的统一秩序。
《大匡》中武王说,明堂是用来宣扬大道的地方,宣扬大道离不开法度,修明法度离不开人;用人关键在于敬重有经验有智慧的老者,敬重老者就要将他们奉为治国之宝。“明堂,所以明道。明道惟法,明法惟人。人惟重老,重老惟宝。”
无论东西方,文明成果都是一代代累积的结果,历史犹如一个大的实验室,通过不断试错将真知提纯,成为通行的法则,宇宙人生的大道。因此先贤特别重视长者的智慧,重视普遍的规律和正确的路线(道)。今之学者习惯于将中国本土经验史学化,清零,以便不断引入西方层出不穷的“新”思想——迷信西方,落入西方现代性陷阱,以西为今,以中为古,“以今非古”,这种违背人类文明演化规律的学术范式根本就是愚蠢和错误的,亟须纠正!
经文:
语译:
发扬光大九项法则,躬行纠正九条丑恶。纠正丑恶叫做明智,违背法则将会搏命蛮干。蛮勇无谋只会危害君上,就无法升入明堂配享了。明堂是用来宣扬大道的地方,宣扬大道离不开法度,修明法度离不开人;用人关键在于敬重有经验有智慧的老者,敬重老者就要将他们奉为治国之宝。唉!以往先父文王战战兢兢,对敬老之道极为重视,你们可要时刻谨记啊。决定成败的关键,始终是人才。待人要公正且谦让,不疏远正人君子,不亲近奸谗小人。你们若不及时推行此待人用人之道,就会伤害可堪任用的士人。士人,就是殷人中那些孝亲敬长的子孙。
不设职授官就无法长治久安,为官从政一定要心存敬畏。居官为民、在朝在野、请客做客、祭祖居丧,称为八宅。安顿好新旧、内外、贵贱的位次功劳,称为六位。大官率先垂范,小官承顺长上。大匡正用亲和之法,大封诸侯以代理畿外土地;中匡正用均平之法,慰劳周民善待殷民;小匡正用惠民之法,施恩赫罪以安定民众。政府颁布禁令和下达任务,民众都没有怨言,施政顺应天地生杀大道,明确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不盲动折腾,也不畏首畏尾。以九条法则为遵循,以治好国家为追求,国家内外就会和顺。和顺在于心怀恭敬,心怀恭敬在于相互谦让,相互谦让在于上下有礼。诸君如果做不到这些,就难以长享福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