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地鬼神之道到《中庸》“至诚之道”(《古文尚书·太甲下》)

作者: 翟玉忠 赵雪彩   发布时间: 2024-03-12

经义:

《太甲下》提出了中国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几个观念:敬、仁、诚、德、道。其行文逻辑严谨,开篇从天、人、鬼神三个方面,提出上天垂爱能恭敬做事之人,“天亲能敬”;民众爱戴推行仁政的人,“民归能仁”;鬼神享受祭祀并保佑诚心的人,“神享能诚”。核心还是人事,仁德,要求执政者不要小看民事,慎始慎终,脚踏实地造福百姓。不要轻视民众,要想得民心,必须从繁琐具体的治理入手。身居高位不能懈怠,要始终保持谨慎。文中说:“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以敬天、仁民、诚神三者推行政事,即德政,合乎德政,就是道。能够行德政,合乎治道,就是“明明后”,即“明明德”之君王。这些观念为后世儒者所发挥,《大学》《中庸》中我们都能看到《太甲下》影响。

《中庸》将诚的思想从神转移到人,对神的诚,转化为“诚身”,并将之作为修身的基础。《礼记·中庸》论修养次第共六目:明乎善-诚乎身-顺乎亲-信乎朋友-获乎上-民可治。文中说:“在下位不获乎上(获乎上,犹言取得上级信任——笔者注),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诚之,犹言追求诚——笔者注)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这段话大意是说,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居上位者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百姓。而要得到居上位者信任,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不行;要得到朋友的信任,不孝顺父母不行;要孝顺父母,自己不真诚不行;要自己真诚,不明白什么是善不行。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诚是做人原则。诚之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恰到好处,不用思考就能合乎理义,自然而然,一举一动都恰如其分,这就是圣人。努力做到诚,就要择善而从,毫不放松。

《中庸》的修养次第,和《大学》的三纲八目并无本质区别,都是从社会人伦之善行开始,最后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大学》“止于至善”,《中庸》作“择善而固执之”;《大学》“明明德于天下”,《中庸》作“为天下国家”。

在《中庸》中,诚是天地本性,已经没有了任何鬼神、祭祀的色彩。“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东汉郑玄注:“‘诚者’,天性也;‘诚之者’,学而诚之者也。”

“诚之”,努力实现诚,就是“择善而固执之”,“明乎善”并坚守、固执善,具体就是《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所说的仁爱亲族、敬顺上级。《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有与《中庸》上面引文近乎一样的文字,但接下来还有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公曰:‘子之教寡人备矣,敢问行之所始?’孔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之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之以敬,而民贵用命。民既孝于亲,又顺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可。’”

诚的起点是合乎社会自然分层(人伦)的行为——善行。《太甲下》敬乎天、仁乎民、诚乎神的天地鬼神之道,最终转化为《中庸》的至诚之道,融入中华民族修齐治平一以贯之的修养路线——中华文化超越神本,内外不二的特质由此逐步走向成熟。

经文: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

“德惟治,丕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

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呜呼!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一人元良,万邦以贞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

语译:

伊尹再三告诫太甲说:“唉!上天从不偏爱某个人,只有恭敬做事的人,才能得到上天的垂爱;民众也不会一成不变地归顺某一君王,只有推行仁德的君主,才能得到百姓爱戴;鬼神亦不会随便享受谁的祭祀,只有诚心的人祭祀他,他才享受祭祀并保佑诚心的人。你处在天子的位置上非常不容易啊!

“推行德政,天下就太平,否则,就会天下大乱。做治世之君该做的事情,没有不兴盛的;行乱世之君的恶劣行径,没有不灭亡的。能够自始至终谨慎使用权力,处理问题,就是明君。

“先王成汤想到这些就会努力敬修自己的德行,所以他的行为符合上天的要求。现在您继承了先王伟业,希望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时时参考传统行事。

“好比登高,一定得从低处起步;就如行远,一定要从脚下开始。不要轻视民众,要想得民心,必须从繁琐具体的治理入手。身居高位时更不能懈怠,要居安思危,自始至终地保持谨慎的态度。”

“如果有些话违背了您的心愿,一定要认真考求是否符合正道;对于顺从了您心愿的话,也要仔细考量是否符合正道。

“唉!不思考怎么会有收获?不努力怎么能成功?君主足够贤明,四方诸侯就会尊奉您为天下共主。君主不使用巧辩扰乱旧政(先王成汤的理政之法);臣下不靠恩宠成就功名。我相信,这样下去国家就能永远保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