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迥异的天命观与政府观念(《古文尚书·太甲中》)

作者: 翟玉忠 赵雪彩   发布时间: 2024-02-08

经义:

本篇有两个问题值得特别注意。

一是政府(君主为其代表)与社会的关系。由于外族征服频繁发生,以及基于宗教的性恶论等多种因素,西方政府与社会总体呈成对立关系,古典自由市场理论推波助澜,将这种对立极端化,认为政府越小,市场效率就越高。1980年代推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美国总统里根有句名言:“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本身就是问题所在。”

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则认为政府与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政府对民众承担无限责任,应如父母对子女一样对待人民。从伊尹对太甲的教导中,我们能深切体会到这一点。伊尹郑重上书太甲:如果民众不依靠君主,就不能守望相助地生活;如果君主没有百姓支持,就无法治理好国家。“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伊尹劝告太甲不忘祖德:成汤爱护穷困的百姓就像对待子女一样,所以民众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

值得指出的是,《太甲中》“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一句广为传诵,直到汉代学人仍旧引用。《礼记·表记》引作:“大甲曰: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

对于政府与人民的鱼水联系,《古文尚书·咸有一德》有:“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国语》引《夏书》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后来孔子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心与身体的关系,他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东西方迥异的命运观。无论是古希腊悲剧还是基督教《圣经》,都有强烈的宿命论色彩。在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无论怎样努力试图逃避注定的命运,也无法摆脱弑父娶母的悲剧——命运是人力所无法阻挡的。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年)指出,古希腊的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等人才是科学思想的始祖,希腊悲剧中的命运与现代思想中的自然秩序有相同的逻辑基础。他说:“悲剧的本质并不是不幸,而是事物无情活动的严肃性。但这种命运的必然性,只有通过人生真实的不幸遭遇才能说明。因为只有通过这些剧情才能说明逃避是无用的。这种无情的必然性充满了科学的思想。物理的定律就等于人生命运的律令。”(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1页。)

中国文化没有强烈的宿命论色彩,诸子百家多认为,天命可违,上天造成的灾祸能够躲避,人的命运更多取决于自己。就是本文所说的“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逭,huàn,逃避——笔者注)”。春秋战国时代儒家中似乎有过宿命观。墨子对其社会危害有着清楚的认识。他指出,如果迷信一切皆有定数,人的智慧力量不能改变,官吏相信这种说法就会对自己的职责懈怠,百姓相信这种说法就会懈怠生产,这样社会就会全面失序,宿命论实为残害天下的观点。《墨子·非儒下》:“有强执有命以说议曰:‘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智力,不能为焉。’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道教,犹言教化之道——笔者注),是贼天下之人者也。”

上述重人事的观念不仅强化了中华文明的世俗性,也强化了政府(人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动性。政府不是越小越好,而是要对社会承担近乎无限的责任——进而言之,中华文明的世俗性就是要人民觉悟起来,组织起来,实干起来。而那个让人民觉悟、组织、实干起来的核心、中心、重心,就是由贤能构成的中央政府。

经文: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

作书曰:“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自厎不类。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惟明后先王子惠困穷,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王懋乃德,视乃烈祖,无时豫怠。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

语译:

太甲放逐桐宫第三年的十二月初一,伊尹亲自带着帝王的礼服、礼帽到桐宫迎接太甲回亳都。

伊尹上书说:“如果民众不依靠君主,就不能守望相助地生活;如果君主没有百姓支持,就无法治理好国家。非常幸运上天眷顾护佑我大商,使嗣王迷途知返,终于培养出好品德,这真是千秋万代的好事啊!”

太甲对伊尹跪拜叩头说:“我以前曾经昏庸糊涂,缺乏君主的基本素养。放纵私欲、败坏法度,给自身招来了罪过。上天造成的灾祸还能躲避,自己造成的灾祸就无法逃脱。以前我不听老师教训,也没能及时反省自己,以后还希望老师能继续辅佐我,光大大商事业,使我们君臣可以善终。”

伊尹对太甲跪拜叩首说:“嗣王您能够修养自己的身心,又诚心诚意和臣下一起为百姓谋福,这才是明君啊。先王成汤爱护穷困的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所以民众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甚至邻国百姓都拥戴他说:‘等我们的君主汤来了,我们就不会遭罪了。’嗣王您要多想想先祖们的成就,努力培养自己的为君之德,不要有片刻的安逸与懈怠。能够遵奉先王的遗训就是在践行孝道,能够听取臣下的劝诫就是谦恭。看得远,就是明智。听信德教,就是聪敏。这样我就能享受到嗣王您的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