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知止六步”与《宝典》“四位”(《宝典》一)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4-02-01

经义:

“典”作为一种文体,是社会生活的原则性规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尚书》六体典、谟、训、诰、誓、命,以典为首。《今文尚书》开篇为《尧典》《舜典》,《逸周书》中有《程典》《宝典》《本典》。另外古籍中有三代之典、周典、文王之典、周公之典、祭典、刑典等众多提法。

孔安国《尚书序》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解释说:‘坟’,大也。以所论三皇之事,其道至大,故曰‘言大道也’;以‘典’者,常也。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故曰‘言常道也’。”

三皇之书论宇宙人生的整体道理,所以称为“大道”。五帝之书言方方面面,具有超越时空特点的道理,所以称为“常道”。

《宝典》论及从修身到治国的四大方面,包括自身贵在修养、人才贵在选用、成事贵在谋划、言辞贵在慎重。就是武王所说的“何修非躬”“何择非人”“何有非谋”“何慎非言”。最后周公又强调了仁德。

修身是根本,包括九德、四位。三代有“以数为纪”的传统,如同今天政治家所说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以明白清楚的形式阐述纲领。《尚书》类文献有多种“九德”提法,都是论及基本的德行、善行。《尚书·皋陶谟》“行有九德”,包括: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实、强而义;《逸周书·常训》中“九德”为: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本篇的九德为:孝、悌、慈惠、忠恕、中正、恭逊、宽弘、温直、兼武——从修身齐家一直到治国平天下诸德行。其中武德,要求“惠而能忍”,“忍”是狠心的意思,就是说既能宽容爱民又能下狠心惩治邪恶。如果为政者空谈《孟子·公孙丑上》所说的“不忍人之心”,不知权变,不知“忍人之心”为武德不可或缺的方面,是不能担当治国重任的。孟子是从日常人情出发,以“不忍人之心”强调仁政,不是否定秋风扫落叶般的斗争!

能够践行九德,止于诸善,然后就能心有定志,中正行事,内静外敬,达到安身立命、安乐幸福的“安宅”境界。文中称为“四位”定、正、静、敬,四者都与人生职分有关,所以这里所说的“定静”不是佛家的禅定,而是《韩非子·喻老》所说的“不离位曰静”。

不难发现,《宝典》的修身观念与《礼记·大学》关系近密,特别是“四位”与《大学》“知止六步”多有对应。《大学》开篇说,大学内圣外王的修养路线,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天道,在于亲爱民众,在于做到处处时时行善。知道了职分该做的才会心存定志,心存定志才能安守职分,安守职分才能身心安乐,身心安乐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得其理义。万物都有本末,凡事都有终始,知道了用心的一般规律,就接近于大道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知止六步”讲知止(于至善)-定-静-安-虑-得,《宝典》也讲定-正-静-得,只是前者讲得更有条理,也更细致,说明《宝典》当有更早的文本源头。

有学者看到《宝典》多战国时的用词习惯,就断言《宝典》核心内容不可信,是伪托之作,这显得过于轻率。因为文本的写定时间与文体源头不可同日而语。在重视口耳相传的古代,经典常常是层层累积的结果,我们不能根据文本特征随意否定史实——不可迷信文字考据!

经文:

维王三祀二月丙辰朔,王在鄗。召周公旦曰:“呜呼,敬哉!朕闻曰:何修非躬,躬有四位、九德。何择非人?人有十奸。何有非谋,谋有十散不圉我哉

何慎非言?言有三信信以生宝,宝以贵物,物周为器美好宝物无常,维其所贵信无不行,行之以神,振之以宝,顺之以事,明众以备,改□以庸,庶格怀患

四位:一曰定,二曰正,三曰静,四曰敬敬位丕哉,静乃时非,正位不废,定得安宅

九德:一、孝:孝畏哉,乃不乱谋;二、悌: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乃不崩;三、慈惠:慈惠知长幼,知长幼,乐养老;四、忠恕:是谓四仪,风言大极,意定不移;五、中正:是谓权断,补损知选;六、恭逊:是谓容德,以法从权,安上无慝;七:宽弘:是谓宽宇,准德以义,乐获纯嘏;八:温直:是谓明德,喜怒不郄,主人乃服;九、兼武:是谓明刑,惠而能忍,尊天大经。九德广备,次世有声

十奸:一、穷□干静;二、酒行干理;三、辩惠干智;四、移洁干清;五、死勇干武;六、展允干信;七、比誉干让;八、阿众干名;九、专愚干果;十、愎孤干贞

十散:一、废□□□,□行乃泄;□□□□,□□□□;三、浅薄间瞒,其谋乃获;四、说咷轻意,乃伤营立;五、行恕而不愿,弗忧其图;六、极言不度,其谋乃费;七、以亲为疏,其谋乃虚;八、心私虑适,百事乃僻;九、愚而自信,不知所守;十、不释大约,见利忘亲。

三信:一、春生、夏长无私,民乃不迷;二、秋落、冬杀有常,政乃盛行;三、人治百物,物德其德,是谓信极

  “而其余也信既极矣,嗜欲□在,在不知义欲在美好有义,是谓生宝。”

语译:

武王三年二月丙辰初一日,武王在鄗都召见周公旦说:“唉,要恭敬啊!我听说,自身贵在修养,修身有四位、九德;人才贵在选用,选人有十奸;成事贵在谋划,谋事有十散——这些已不再困扰我了!

“言辞贵在慎重,慎言有三信。信能为国生宝,宝指物中珍贵之品,凡为物品皆可发挥效用。人们所喜好的宝物各有不同,全凭他珍重什么。用信则无往而不利,有如神助。推崇信为宝物,遵守信以处理事情,明示信以教化民众,运用信以治理国家,这样民众都会归服感恩。

“四位是:一为志向坚定,二为持心中正,三为能尽职分,四为恭敬处事。恭敬本职慎终如始,这样待时而动,可立于不败之地,由定最后得以安身立命、安乐幸福。

“九德是:一为孝,孝顺父母教人知敬畏,这样就不会有悖乱之谋;二为悌,尊敬兄长教人知次序,长幼有序则人伦立,人伦顺则下位者不凌驾于上位者,上位者就不会崩溃;三为慈惠,慈惠教人懂得抚养幼小,长者懂得抚养幼小,幼小就会乐于敬养长者;四为忠恕,忠恕之道可作为法式典范,是教化的最高准则,要坚定不移推行下去;五为中正合宜,合宜在于决断,人君居中裁决,损有余补不足都恰到好处;六为恭敬谦逊,恭逊称为有容之德,立足法度而权宜变通,民众就安心事从君上而不会逃亡;七为宽弘,心胸宽广器宇轩昂,以合宜之义为准则行宽大之德,就能乐享鸿福;八为温和正直,温直称为盛大之德,喜怒有常而无缺失,民众就会服从;九为兼用武威,兼武又称严明刑罚,既宽容爱民又能下狠心惩治邪恶,是尊奉上天的大经常法。上述九种德性普遍具备,世世代代都会留下好名声。

“十奸是:一、隐居不仕以求取淡泊之名;二、放浪形骸以求取有道之名;三、机敏善辩以求取智慧之名;四、以夸张造作的廉洁之举以求取清誉;五、冲动侥幸,蛮勇赴死以求取勇武之名;六、在小事小节中展示诚实以谋求守信之名;七、相互吹捧和推辞以求取谦让之名;八、阿谀逢迎众人以谋求爱民之名;九、愚蠢却独断专行以求取果敢之名;十、刚愎孤傲以求取坚贞之名。

“十散是:一、……于是泄露;二、……;三、浅薄又粗笨马虎,其谋划将谬误百出;四、言语轻佻随意,会妨害事业成功;五、不真心推己及人,不与众人同甘共苦,就没有人关心支持所谋之事;六、放言高论漫无章法,其谋划将脱离实际;七、疏远本该亲近的贤能辅佐,其谋划将沦为泡影;八、有私心又畏首畏尾,则百事难成;九、愚昧却自负,不知自己该守的本分是什么;十、不识大体,见利忘义,背弃亲友。

“三信是:一、如同春生夏长一样,养生殖财的政令公正无私,百姓就不迷失;二、如同秋落冬杀一样,扬善惩恶的赏罚有定规,政教就盛行;三、人君治理百物,百物感激其恩德,这样信就达到了极点。

“信已做到极至,还需注意嗜好和欲望所导致的偏颇,具体表现为不知义。如果所追求的是信而有义,这就叫做生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