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主义对外政策是由其大一统天下格局决定的(《大开武解》二)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4-01-02

经义:

本节周公从正反两个方面论治国要领,“四戚”“五和”从正面说明,“七失”“九因”“十淫”从反面说明。

《大武开》主题是讨论对殷人的斗争,为何周公如此重视内政呢?因为先贤认为,内政是外交的基础,政治是军事的基础,只有国内和谐统一,才有对外斗争的胜利。

以天下为一家,从整体上看待内政外交,内外不分是中国古典政治学的特色之一。先贤谈“守则固,战则胜”的方法,落脚点常在内政。《黄帝四经》是中国古典政治学的重要经典,谈到守固战胜之道时说,人类生存的根本在于土地,使用土地的根本在于因地制宜地种植庄稼;种植庄稼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农时;农时的准确掌握在于合理使役百姓;使役百姓的关键在于不伤民力;不伤民力的关键在于节制适度。知道土地适宜种什么庄稼,并根据时令来种植。适度地使役民力,财富就能增长。赋税征敛适度,则百姓富足。百姓富足则懂得廉耻。懂得廉耻,则民众习惯于服从号令,不敢触犯刑罚。百姓习惯于听从号令而不触犯刑罚,这就是守则固,战则胜的道理所在。《黄帝四经·君正》:“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节。知地宜,须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则有耻,有耻则号令成,而刑罚不犯。号令成俗而刑罚不犯,则守固战胜之道也。”

在“守则固,战则胜”的前提下,对外要施行和平主义的外交政治,特别是对不能直接进行统治的地区,要施行怀柔政策,远方的诸侯愿意前来归附,则表示欢迎,不来归附,也不随意发兵征讨。这就是周公所说的“远方不争”。

在以王都为中心的西周五服天下秩序中,“远方”当主要指距离王城三千五百里之外的蛮、夷、戎、狄。前二者为要服,后两者为荒服。据《国语·周语上》祭公谋父陈述的“先王之训”,要服有不履行岁贡义务的,天子要发布谴责之令;荒服有不履行朝见天子义务的,天子就要发布晓谕的文辞。如果颁布了法令、文告后还不履行义务,天子仍要改进自己的政策,增进自己的惠民之行,不能轻易劳师远征。这样,近处的诸侯才没有不听从的,远处的诸侯没有不信服的。文中说:“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当年周穆王不听众祭公谋父的劝告,执意兴兵征讨犬戎,对其展示兵威,结果只得到了四头白狼、四头白鹿这些无用之物,从此戎、狄这样遥远的邦国就不再入朝见周王了。《国语·周语上》:“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这种怀柔远人,远方不争的战略为历代政治家所重视。因为对遥远的边疆用兵,成本太高,即使胜利了也很难直接统治,获取资源。所以只要这些地区的政权不破坏边疆稳定,就不要武装干涉。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颁布的《皇明祖训》将朝鲜、日本、爪洼等15国列为“不征之国”。朱元璋的考量也是基于周人的战略原则。《皇明祖训》首章中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历史上中国长期奉行和平主义对外政策,是由其五服制度——大一统的天下格局决定的,符合其政治有机体难以裂解的地缘政治特点,所以持续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国典型的文化特征。

经文:

周公拜曰:“兹顺天,天降寤于程,程降因于商。商今生葛,葛右有周维王其明用《开和》之言,言孰敢不格

四戚:一、内同姓;二、外婚姻;三、官同师;四、哀同劳

五和:一、有天维国;二、有地维义;三、同好维乐;四、同恶维哀;五、远方不争

七失:一、立在废;二、废在祗;三、比在门;四、谄在内;五、私在外;六、私在公;七、公不违

九因:一、神有不飨;二、德有不守;三、才有不官;四、事有不均;五、两有必争;六、富有别;七、贪有匮;八、好有遂;九、敌有胜

十淫:一、淫政破国,动不时,民不保;二、淫好破义,言不协,民乃不和;三、淫乐破德,德不纯,民乃失常;四、淫动破丑,丑不足,民乃不让;五、淫中破礼,礼不同,民乃不协;六、淫采破服,服不度,民乃不顺;七、淫文破典,典不式教,民乃不类;八、淫权破故,故不法官,民乃无法;九、淫贷破职,百官令不承;十、淫巧破用,用不足,百意不成

“呜呼,十淫不违,危哉!今商维兹,其唯第兹命。不承,殆哉!若人之有政令,废令无赦,乃废天之命?讫文考之功绪,忍民之苦,不祥。若农之服田,务耕而不耨,维草其宅之;既秋而不获,维禽其飨之,人而获饥,云谁哀之。”

王拜曰:“格乃言。呜呼,夙夜战战,何畏非道,何恶非是。不敬,殆哉!”

语译:

周公向武王行拜礼,说道:“谋商是顺应天意。上天在程地给太姒降下寤梦,程的托梦起因于商。如今殷商朝庭果真生出葛藤,商生葛藤表明上天在佑助周。请我王明白推行《开和》中的那些名言,谁敢不把经典中的名言当作准则呢?

“四种亲近之人是:一、族内的同姓;二、外家的姻亲;三、同师门的官员;四、共过患难的人。

“五种和谐关系是:一、效法天以治国;二、效法地以行义;三、与民同乐,成全百姓的喜好;四、与民共患,避免百姓的悲哀;五、文以怀柔,不与远方诸侯争竞。

“七种用人失误是:一、重用本该废弃的人;二、废弃本该敬重的人;三、依附高门大族;四、谄媚朝内权贵;五、朝外有受宠谋私者专权;六、朝内有受宠谋私者干政;七、王权衰微,政在私门。

“九种流弊是:一、不祭祀鬼神;二、不遵守道德;三、不任用才智之士;四、臣下劳逸不均;五、内政不和,朋党相争;六、贫富差距过大;七、贪敛无度,致使财用匮乏;八、迎合取悦,不加克制;九、对敌斗争中取胜,骄傲自满。

“十种过失是:一、繁苛的政令会破坏国本,劳役百姓没有定时,人民就会流失;二、过度的嗜好会破坏道义,号令不合乎义理,人民就不会和睦;三、靡靡之音会破坏德性,道德不纯正,人民就会乖张失常;四、频繁的动荡会破坏人的廉耻心,不知廉耻,人民就不会谦让;五、偏离中道会破坏礼义,礼俗不一,人民就不会和谐;六、混乱的色彩会破坏器服制度,器服不合法度,人民就不会顺从;七、巧言深文会破坏典章,典章不符合教化,人民就会不肖;八、放纵权力会破坏祖制旧典,祖制旧典不能约束指导官吏,人民就会无法无天;九、滥行封赏会破坏职任,职任不合法理,官员就不接受命令;十、过度的工巧会破费财用,财用不足,则百事不能办成。

“唉,不避免这十种过失,国家就危险了,如今的商朝就是这样啊。所以商的天命必定会转交给周,我们如果不承受这天命,会很危险的!如同人君颁布政令,凡违君命者皆罪不可赦,何况是违背上天的大命呢?放弃先父文王开拓的伟大功业,忍心人民受苦受难而不拯救,不吉利啊!就像农夫种田,只下力耕地却不除草,任由杂草疯长,庄稼长成却不收割,坐视鸟雀吃食,人最后挨饿了,可谁会去哀怜他呢?”

武王拜谢道:“你说得太好了!唉,日夜战战兢兢,畏惧什么?无非是天命大道;忌讳什么?无非是迷乱过失。不恭谨敬畏,前途就会很凶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