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和谐是军事外交胜利的前提(《柔武解》)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3-12-09

经义:

据书序,我们知道本文是文王去世后,武王继位,告诫弟弟周公禁绝五种招致战祸的行为。“文王既没,武王嗣位,告周公禁五戎,作《柔武》。”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内政与外交相割裂。内政强调自由民主,人人平等,外交则强调非人道的不择手段的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中国古典外交理论不是这样,它内外一贯,强调内政与外交的一致性,内政和谐是军事外交胜利的前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中的《曹沫之阵》一言以蔽之:“有克政而无克战。”

《曹沫之阵》是新见的战国兵书,1994年底入藏上海博物馆,内容是春秋时期鲁庄公与曹沫讨论治国用兵之道。

鲁庄公问曹沫,自己想跟邻国齐国打仗,要如何布阵守边。

曹沫却认为,获胜的关键不在兵阵,而在于政治、谋划。对于鲁国这样的弱国来说,首先不是攻打别人,而是保卫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先为不可胜;除了用货财美女从内部瓦解敌人外,我方城郭要修整好,铠甲、兵器要准备好,且有必战之心。这就要求内政方面做到“三教”,实现三种内部和谐,一是政治经济的和谐,和于邦;二是军队领导机构的完善,和于军;最后才是排兵布阵要严整,和于阵。

文中说:“(庄公)问于曹沫曰:‘吾欲与齐战。问阵奚如,守边城奚如?’曹沫答曰:‘臣闻之,有固谋而亡固城,有克政而亡克阵。三代之阵皆存,或以克,或以亡。且臣闻之,小邦处大邦之间,敌邦交地不可以先作怨,疆地毋先而必取□焉,所以拒边。毋爱货资子女,以事其便嬖,所以拒内。城郭必修,缮甲利兵,必有战心以守,所以为长也。且臣之闻之,不和于邦,不可以出舍。不和于舍,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战。是故夫阵者,三教之末。”

如何“和于邦”呢?君主要承担起为人民父母的治理责任,不要耽误农时,不要夺取人民的利益,根据臣子的功绩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有罪的施以刑罚,对有功的赐予爵赏。对待群臣,贵贱统一标准,给予俸禄也不违背这个原则,一视同仁。《诗经》上说,恺悌君子是人民的父母。曹沫原话:“毋获民时,毋敓(敓,duó,古同“夺”——笔者注)民利。陈功而食,刑罚有罪,而赏爵有德。凡畜群臣,贵贱同等,禄毋背。《诗》固有之曰:‘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此所以为和于邦。”

后面庄公和曹沫还讨论了如何和于军、和于阵。我们不在此详述。

传世兵法《吴子》中,吴起的国家战略与曹沫的相关论述相似。《吴子·图国第一》引用吴起的话说:“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陈,同“阵”——笔者注);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

《吴子》中有“四教”,多了“和于战”,当是讲战争时机等等。《曹沫之阵》尽管没有单列“和于战”,但有相关细致论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

与《吴子》《曹沫之阵》不同,《柔武》先从反面“五禁”的角度论述如何维持安定和平,最终目的都是以内政之柔克外敌之刚,达到“柔弱胜刚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

所以,战略不仅是刀尖上的哲学,更是仁爱的哲学——非大仁大义者,不足以言兵。

经文:

维王元祀一月既生魄,王召周公旦曰:“呜呼!维在文考之绪功,维周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王观幸时,政匮不疑二曰狱雠刑蔽,奸吏济贷三曰声乐□□,饰女灭德四曰维势是辅,维祷是怙五曰盘游安居,枝叶维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故必以德为本,以义为术,以信为动,以成为心,以决为计,以节为胜务在审时,纪纲为序和均□里,以匡辛苦见寇□戚,靡适无□胜国若化,不动金鼓善战不斗,故曰柔武四方无拂,奄有天下。”

语译:

武王元年一月中上旬,武王召见周公旦,对他说:“唉,我们要赓续先王的未竟功业,全面禁绝五种祸患。不禁绝五种祸患,民众就会失控作乱。五种祸患是:一、国君消极无为,侥幸自欺,国政走向衰败也不忧虑反省;二、贪官污吏索贿谋利,刑罚不公;三、纵情歌舞迷塞心窍,贪恋女色丧失道德;四、见风使舵依附强权,依赖祈祷迷信鬼神;五、贪图享乐荒废政务,失去臣民的辅佐和拥护。这五种祸患不禁绝,就会招致兵灾战乱。

“所以必须以德行为根本,以仁义为处世法则,以诚信为行动指南,以成功为理想,以决断为谋略,以节制为胜利。关键在于审时顺势,并以法度为纲。协调乡里,均衡利益,以救助劳苦大众。遇到来犯之敌人人奋起反击,就没有什么敌人不能打败。战胜敌国就像春雨润物一样自然而迅捷,根本用不着动用金戈战鼓。善于作战的并不需要摆开阵势搏杀,所以叫做以柔克刚的“柔武”。大国柔武,四方诸侯没有敢于违抗的,自然会拥有整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