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政治要求反对多党竞争,确立中央权威(《文传解》二)

作者: 翟玉忠 蔡青   发布时间: 2023-12-09

经义:

《文传》中,周文王在告诫太子发时三次引用了古书,其中《夏箴》引用两次,《开望》引用一次。说明商朝诸侯国就有治国理政的重要经典,代代流传,这是早期的上古之书——《尚书》。

从夏朝开始,周人就注重经典的传承,据周穆王的大臣,周公后人祭公谋父回忆,虞、夏两朝周人的祖先世代担任主管生产的农官。夏朝末年,朝廷废除农官,置农事于不顾,当时周人的先王不窋(窋,zhú——笔者注)因此失去官职,他只好带领族人移居到与戎狄接邻的地方安顿下来。但他不敢荒废祖业,常常砥砺自己的德行,继承祖先的业绩,修习他们的教训典籍,勤勉有加,敦厚自守,忠信自奉,被人们世代称颂,没有辱没先人。《国语·周语上》:“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不敢怠业,时序其德,纂修其绪,修其训典,朝夕恪勤,守以敦笃,奉以忠信,奕世载德,不忝前人。”

据《逸周书·史记》,周穆王曾命令职掌记事的左史戎夫,编辑古国成败教训上奏。正是由于周人对历史经验及其载体典籍的重视,我们今天才能看到众多先秦文献。孔子称有周一代“郁郁乎文哉”,是有道理的。

可惜《夏箴》《开望》这类古书都没流传下来,周版的《史记》也是赖《逸周书》得以流传。《逸周书》后世又被长期打入冷宫,直到今天才引起世人重视——文明的悲剧常常不是由于战争或天灾,而是由于人类自身的偏见与无知!

《文传》结尾强调利出一孔,政出一孔,中央权威及令行禁止的重要性。这是因为,政治与经济不可分,是一体的两面。要调节经济,“开塞禁舍”,没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政府是不行的,而大一统政治首先要令行禁止,中央权威真正确立。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数千年来反对结党、特殊利益集团多党竞争的原因。

当代注家受西方观念的影响,认为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大分裂时代的思想,同样思想也出现在《管子》《荀子》《韩非子》等书中,是当时君主专制的写照。特别是《文传》中人民共同奉养圣王,“从生尽以养丈夫”一语,更是为君主作威作福制造舆论。

误解的原因之一,是对三代中央的功能存在误解,圣王所指不只是君王本人,而是代表中央、代表朝廷。中国自五帝时代起,中央就承担着国家公共服务职能,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便是朝廷的公共服务职能之一。《今文尚书》的首篇《尧典》记载的尧帝组织全国力量进行天文历法观测,这就需要人们缴纳赋税用以解决相关人员的各种费用。

事实上,西周有强烈的保民、养民观念。这里说人民奉养圣王,只是着重说明中央在调节经济、发展科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管子·国蓄篇》阐述了中国古典经济学的精髓,其中特别强调为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市场以及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社会分裂,人与人互相剥削,代表国家的君主必须调节分配、保障人民的生产生活。只有这样,国君才能成为“民之父母”。《国蓄篇》的论述与《文传》相似,核心都是利出一孔,“开塞禁舍”,建立人民命运共同体。文中说:“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不诎(诎,qū,折服,屈服,这里指军队不服从命令——笔者注);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先王知其然,故塞民之养,隘(隘,通“厄”,限制,就开塞的“塞”之意——笔者注)其利途。故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

直到今天,党中央还在强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从商朝末年,到春秋战国,一直到21世纪,中华政教代代流传,生生不息——这是怎样辉煌壮阔、永不断流的文明长河啊!

经文:

“土多民少,非其土也;土少人多,非其人也。是故土多发政以漕四方,四方流之;土少安帑而外其务,方输。《夏箴》曰:‘中不容利,民乃外次。’《开望》曰:‘土广无守,可袭伐;土狭无食,可围竭。二祸之来,不称之灾。’

“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非务积聚,何以备之?《夏箴》曰:‘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国无兼年之食,遇天饥,百姓非其有也。’戒之哉!弗思弗行,祸至无日矣。明开塞禁舍者,其取天下如化。不明开塞禁舍者,其失天下如化。

人各修其学而尊其名,圣人制之故诸横生尽以养从生,从生尽以养丈夫

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堕四时。如此者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有五年之积者霸,无一年之积者亡。生十杀一者物十重,生一杀十者物顿空。十重者王,顿空者亡。

“兵强胜人,人强胜天能制其有者,则能制人之有;不能制其有者,则人制之。令行禁止,王之始也。出一曰神明,出二曰分光,出三曰无适异,出四曰无适与,无适与者亡。”

语译:

“一个国家,如果土地多而人民少,那么土地就不能真正算作自己的土地;如果土地少而人民多,那么人民也不能真正算作自己的人民了。因此,土地多就由政府组织对外转运粮资,以吸纳四方人民;土地少就动员人民安置好妻子后外出务工,以挣取四方资财。《夏箴》说:‘国中无利可图,民众必定外逃。’《开望》说:‘国土广袤便无人守卫,可突袭攻伐;国土狭小必粮食不足,可围困攻克。遭遇这两种祸患,是土地和人口不相称引发的灾害。’

“上天有四种灾祸:水涝、干旱、小饥和大荒。它们会不期而至,如果平时不注重积累储蓄,拿什么防备这些灾祸呢?《夏箴》说:‘平民不储备三年的粮食,遇到天闹饥荒,妻子儿女就不归他所有了;大夫不储备三年的粮食,遇到天闹饥荒,臣妾车马就不归他所有了;国家不储备三年的粮食,遇到天闹饥荒,百姓就不归他所有了。’警惕啊!不忧虑天灾,不积蓄防备,离灾祸降临就不远了。懂得开源节流和轻重均平,人君获取天下就会迅疾而自然;不懂得开源节流和轻重均平,人君丧失天下也会迅疾而自然。

“人们各修其学,各尽其能,各正其名——圣王统御着这一切。所以天地生万物,万物共同供养人民,人民共同奉养圣王。

“不杀害幼兽和怀胎的母兽,不砍伐尚未成材的林木,不荒废四季时光——如此坚持十年后,有十年积蓄之国可称王于天下,有五年积蓄之国可称霸于天下,无一年积蓄之国将不复存在。生产十份消费一份,财资会增长十倍;生产一份而消费十份,财资将即刻空虚。资财十倍增长的称王天下,资财一无所有的必定灭亡。

“兵力强就可战胜敌人,智慧高就可战胜天灾。人君能统治好己国的土地和人民,就能统治他国的土地和人民;土地和人民如果己国的君主无力统治,就会被他国的君主所统治。言出法随,令行禁止,是王道的开端。政令一统于君主者最为圣明;政出二门者政令不一,国家衰弱;政出三门则官员无所遵从,君主失去辅佐;政出四门则百姓无所适从,百姓无所适从的国家将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