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霸权主义要不得,“专尚德教”更要不得(《大禹谟》四)

作者: 翟玉忠 赵雪彩   发布时间: 2023-11-26

经义:

在尧舜禹时代,长江黄河流域呈现为“三族鼎立”的战略格局。夏人居西,夷人居东,苗人居南方长江流域。苗人长期与中原发生冲突,所以《尚书·尧典》称“苗顽”,舜帝曾将苗民迁移到远方,以免其在南方故地作乱。“窜三苗于三危”“分北三苗”。

当时针对苗人的战略方针是文武并用,先文后武,先德后兵。这种战略对中国传统战略思维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节伯益献策大禹,以诚意让苗人归顺,而不是先用武力,也是遵从“先文后武”的战略逻辑。但后世儒者却迷信“纯任德教”、“专尚德教”,影响至今。21世纪仍有学者相信:“禹采取益的建议,摒弃武力改为‘诞敷文德’的和平手段而使有苗降伏。这说明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世舜 王翠叶:《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尚书》,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352页。)

汉以后中华文明逐步变得柔弱不武,与这种泛道德主义,道德万能论的泛滥关系很大。

《尚书·禹贡》赞大禹王功德,说他让中国政治威望和文明教化传布世界,“声教讫于四海”。声威何来?主要是靠军事手段,仅凭文教是不行的。大禹听从伯益的劝告暂时退兵,并不是坐等苗人到来,而是一方面整军经武(“班师振旅”),一方面以舞蹈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声威(“舞干羽于两阶”)。

文中的“舞干”,干,就是盾牌。古代手执盾牌的武舞用以宣示武力,以威服对方,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春秋时,大国兴兵讨伐还会大张旗鼓,治兵振旅,以壮声威。公元前611年,宋国国君宋昭公无道,其弟公子鲍在宋襄公夫人的支持下弑昭公。晋灵公在赵宣子(赵盾)的请求下,以宋国人杀了自己的国君为由出兵讨伐。晋灵公在太庙里发布号令,召集军吏,并让乐官准备好钟鼓。赵宣子的弟弟赵同感到不理解,于是问,为何这么大的行动,不去镇抚人民却准备钟鼓?宣子回答,这是讨伐罪人,不是偷袭敌人,以大欺小。现在宋国人杀了他们的国君,没有比这更大的罪了。明白声讨它,还怕他们听不到呢。备齐钟鼓,是为了尊重君道呀!于是派人到各处去告诉诸侯,整治兵卒,一路上鸣钟击鼓攻打宋国。《国语·晋语五》:“(赵宣子请师于灵公以伐宋)公许之。乃发令于太庙,召军吏而戒乐正,令三军之钟鼓必备。赵同曰:‘国有大役,不镇抚民而备钟鼓,何也?’宣子曰:‘大罪伐之,小罪惮之。侵袭之事,陵(陵,以大欺小——笔者注)也。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今宋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宋。”

但在蔡沈《书经集传》中,大禹王“班师振旅”竟成了“专尚德教”的典型,认为大禹的“至诚之道”感动了苗民,使其顺服。“史臣以禹班师而归,弛其威武,专尚德教,干羽之舞,雍容不迫。有苗之至,适当其时。故作史者,因即其实以形容有虞之德。数千载之下,犹可以是而想其一时气象也。”

孔子对于文事与武备,文德与兵刑的关系阐述得很清楚。在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齐鲁的夹谷之会上,齐国人欲劫持鲁定公以达到自己的外交目的。如果不是孔子坚持带上武官左、右司马同行,以武力作后盾,结果将不堪设想。当时还是礼官的孔子告诉鲁定公:臣下听说有文事的话必须有武备,有武事的话必须有文备。古代诸侯越出自己的疆界,必定配备文武官员作为随从。请带上左、右司马。《史记·孔子世家》:“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乘车好往,指毫无戒备地乘车前住赴会——笔者注)。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

文事者必有武备,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武备的和平。一味强调文德教化,会直接导致国运的衰弱。在全球大争的21世纪,学习西方霸权主义那一套要不得,但迷信汉宋儒者“专尚德教”更要不得!

 经文: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诚感神,矧兹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语译:

舜说:“唉!禹啊!现在只有三苗不服从我们的管理,你去征讨他们吧。”大禹随即集合各国国君,在出征前的动员大会上发布誓词说:“众将士,你们都要听从我的命令。现在三苗骚动,他们的统治者昏庸糊涂,无知傲慢,妄自尊大,倒行逆施。在他们那里君子被排挤在外,小人却窃据权位。引起天怒人怨,百姓不拥戴,上天降灾祸。因此,我率领你们,遵奉上天的命令去讨伐三苗。希望你们同心协力,建立功勋。”

禹率军到达苗地三十天,苗人还是不服从。伯益作为禹的助手献策:“只有推行德政才能感动上天,不论多远都能来顺从。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天道。想当初舜在历山耕田时,每日向着上天号哭,他把父亲和继母的过错,归咎于自己;作为人子恭敬的服侍父亲,对父亲也很敬畏,父亲瞽叟慢慢开始相信他。至诚则能感动神灵,何况这个三苗。”

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说:“你说的很对。” 于是撤回大军,整军经武。舜帝就大力推行德治,并让人在大殿两阶间表演武舞和文舞。撤兵七十天后,三苗都来归顺了。